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3-26页 |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1.2 药物洗脱支架概述 | 第13-15页 |
1.2.1 冠心病的概念 | 第13-14页 |
1.2.2 药物洗脱支架的概述 | 第14-15页 |
1.3 雷帕霉素的概述 | 第15-18页 |
1.3.1 雷帕霉素的定义 | 第15页 |
1.3.2 雷帕霉素的理化性质 | 第15页 |
1.3.3 雷帕霉素的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1.3.4 雷帕霉素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mTOR信号通路 | 第18-24页 |
1.4.1 mTOR的结构 | 第18-19页 |
1.4.2 mTOR信号转导通路 | 第19-20页 |
1.4.3 mTOR通路的生理功能 | 第20-23页 |
1.4.4 mTOR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 | 第23页 |
1.4.5 mTOR信号通路与疾病 | 第23-24页 |
1.5 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5.1 血管内皮细胞的基本功能 | 第24页 |
1.5.2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 | 第24-25页 |
1.5.3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第25页 |
1.6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 | 第26-32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2.1 细胞系 | 第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28页 |
2.3.2 MTT法测定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28页 |
2.3.3 SRB法测定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第28-29页 |
2.3.4 统计学处理 | 第29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9-31页 |
2.4.1 MTT法检测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第29页 |
2.4.2 SRB法检测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2.4.3 SRB法与MTT法拟合的结果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形态学的影响 | 第32-36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3.2.1 细胞系 | 第32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3.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32-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3.3.2 荧光显微镜检测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周期分布的影响 | 第36-40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4.2.1 细胞系 | 第36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4.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36-3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3.1 细胞培养 | 第37页 |
4.3.2 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3 统计学处理 | 第38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中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40-45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5.2.1 细胞系 | 第40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5.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40-41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5.3.1 细胞培养 | 第41页 |
5.3.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雷帕霉素对ECV304细胞中Ca~(2+)浓度变化 | 第41-42页 |
5.3.3 统计学处理 | 第42页 |
5.4 实验结果 | 第42-4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6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5-54页 |
6.1 引言 | 第45页 |
6.2 实验材料 | 第45-48页 |
6.2.1 细胞系 | 第45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6.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46-48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6.3.1 细胞培养 | 第48页 |
6.3.2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制备 | 第48-49页 |
6.3.3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49-50页 |
6.3.4 蛋白质变性 | 第50页 |
6.3.5 蛋白电泳及电转 | 第50页 |
6.3.6 免疫杂交检测蛋白 | 第50-51页 |
6.3.7 统计学处理 | 第51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6.4.1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影响 | 第51-52页 |
6.4.2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周期蛋白A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7 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TOR表达的影响 | 第54-58页 |
7.1 引言 | 第54页 |
7.2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7.2.1 细胞系 | 第54页 |
7.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7.2.3 实验试剂及其配制 | 第54-55页 |
7.3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7.3.1 细胞培养 | 第55页 |
7.3.2 细胞给药处理 | 第55页 |
7.3.3 雷帕霉素对mTOR含量表达的影响 | 第55-56页 |
7.3.4 统计学处理 | 第56页 |
7.4 实验结果 | 第56-57页 |
7.4.1 雷帕霉素靶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6-57页 |
7.4.2 雷帕霉素对mTOR含量表达的影响 | 第57页 |
7.5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8 讨论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