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 第10-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8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钛合金断裂韧性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2.1 断裂韧性简介 | 第15-16页 |
1.2.2 钛合金显微组织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16-18页 |
1.2.3 钛合金表面氧化对断裂韧性影响 | 第18-19页 |
1.2.4 钛合金断裂韧性模型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 材料疲劳及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简介 | 第23-27页 |
1.3.1 疲劳简介 | 第23-24页 |
1.3.2 疲劳裂纹萌生行为 | 第24-25页 |
1.3.3 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25-27页 |
1.4 钛合金高周疲劳及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1.4.1 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 第27-30页 |
1.4.2 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1.5 数值模拟在断裂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1.6 网篮组织钛合金损伤容限及高周疲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1.7 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35-36页 |
1.8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36-38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38-4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2.2 双重退火试验 | 第38-39页 |
2.3 真空退火及氧化处理试验 | 第39页 |
2.4 力学性能试验 | 第39-40页 |
2.4.1 室温拉伸性能 | 第39-40页 |
2.4.2 断裂韧性 | 第40页 |
2.4.3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 第40页 |
2.4.4 高周疲劳性能 | 第40页 |
2.5 微观组织及断口观察 | 第40-4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及模型建立 | 第42-58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TC18钛合金不同双重退火工艺下的显微组织 | 第42-44页 |
3.3 TC18钛合金不同双重退火工艺下的拉伸性能及断裂韧性 | 第44-47页 |
3.4 不同网篮特征TC18钛合金的疲劳裂纹扩展路径及断裂机制 | 第47-51页 |
3.5 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模型建立 | 第51-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表面氧化对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研究 | 第58-71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真空退火及氧化处理后TC18钛合金组织 | 第58-60页 |
4.3 真空退火及氧化处理后TC18钛合金拉伸性能 | 第60-62页 |
4.4 真空退火及氧化处理后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 | 第62-64页 |
4.5 氧化处理对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影响机制 | 第64-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TC18钛合金PARIS区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及模型研究 | 第71-89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TC18钛合金Paris区da/dN-△K曲线及寿命 | 第71-80页 |
5.3 TC18钛合金疲劳裂纹扩展行为 | 第80-84页 |
5.4 基于拉伸性能的TC18钛合金da/dN模型建立 | 第84-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TC18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研究 | 第89-103页 |
6.1 引言 | 第89页 |
6.2 不同双重退火工艺下TC18钛合金S-N曲线 | 第89-92页 |
6.3 不同双重退火工艺下TC18钛合金高周疲劳裂纹萌生行为 | 第92-100页 |
6.4 显微组织形态对TC18钛合金疲劳裂纹萌生位置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7章 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的模拟研究 | 第103-116页 |
7.1 引言 | 第103页 |
7.2 基于XFEM的TC18钛合金断裂失效分析 | 第103-111页 |
7.2.1 几何模型的创建 | 第103-105页 |
7.2.2 材料属性及损伤准则的设置 | 第105-107页 |
7.2.3 XFEM裂纹的定义及输出设置 | 第107-108页 |
7.2.4 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108-111页 |
7.3 基于seam型裂纹的TC18钛合金断裂韧性预测 | 第111-115页 |
7.3.1 模型建立及输出设置 | 第111-112页 |
7.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12-115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0-13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