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以FabI为靶点的药物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缩略语表第9-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1 细菌脂肪酸合成(Fatty acid synthesis,FAS)第13-14页
    1.2 烯脂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Enoyl-ACP reductase,ENR)第14页
    1.3 ENR底物的特异性结合第14-15页
    1.4 FAS-II途径为靶标的抗菌物质研究现状第15-23页
        1.4.1 二苯醚与TCL类似物第16-17页
        1.4.2 烯酰胺类第17-19页
        1.4.3 吡咯烷酰胺第19-20页
        1.4.4 吡啶酮第20-21页
        1.4.5 INH-NAD类似物第21-22页
        1.4.6 其他第22-23页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第2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第24-29页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4-26页
        2.1.1AFN-1252第24-25页
        2.1.2 分子对接与数据来源第25-26页
        2.1.3 分子对接研究第26页
    2.2 结果第26-27页
        2.2.1 分子对接第26-27页
    2.3 讨论第27-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新型杂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第29-46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37页
        3.1.1 试验药品与仪器第29-30页
        3.1.2 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第30-37页
    3.2 结果第37-45页
        3.2.1 A系列化合物的结构表征第37-45页
    3.3 讨论第45页
    3.4 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新型杂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第46-67页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4.1.1 主要试剂第46-48页
        4.1.2 主要仪器第48页
    4.2 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方法第48-50页
        4.2.1 培养基的配制第48-49页
        4.2.2 菌种的活化第49页
        4.2.3 菌液的制备第49页
        4.2.4 抗菌素储备液的制备第49页
        4.2.5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试验第49-50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0-64页
        4.3.1 化合物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第50-53页
        4.3.2 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第53页
        4.3.3 化合物对鸡沙门氏菌的抑制活性第53-56页
        4.3.4 化合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活动第56-59页
        4.3.5 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第59-61页
        4.3.6 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第61-64页
    4.4 讨论第64-66页
    4.5 小结第66-67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67-68页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录第79-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r3+掺杂镓锗酸盐近红外上转换与长余辉发光的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改性的吸附材料对Re(Ⅶ)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