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学论文--热带气象论文

环境场季节内振荡对中国东部热带气旋降水的调制作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页
    1.2 季节内振荡对热带气旋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第7-1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第10-13页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第11-13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3-17页
    2.1 资料第13页
    2.2 方法第13-17页
        2.2.1 Lanczos带通滤波第13-14页
        2.2.2 EOF方法第14-15页
        2.2.3 合成差场的显著性检验第15-17页
第三章 西北太平洋夏季环流场的季节内振荡特征第17-33页
    3.1 引言第17页
    3.2 季节内振荡指数的确定第17-22页
    3.3 季节内振荡位相与热带气旋环境要素的关系第22-27页
    3.4 季节内振荡位相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第27-31页
    3.5 小结与结论第31-33页
第四章 环境场季节内振荡对登陆中国东部热带气旋降水的调制作用第33-51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热带气旋降水级别的确定第33-34页
    4.3 不同级别热带气旋降水的分布特征第34-38页
    4.4 不同级别热带气旋降水低频及ISO的大尺度环流和湿度模态第38-42页
    4.5 不同级别热带气旋降水ISO的传播特征第42-48页
    4.6 小结与讨论第48-51页
第五章 环境场季节内振荡对登陆华南热带气旋降水的调制作用第51-65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热带气旋降水级别的确定第51-53页
    5.3 华南不同级别热带气旋降水的分布特征第53-56页
    5.4 华南不同级别热带气旋降水低频及ISO的大尺度环流和湿度模态第56-59页
    5.5 华南不同级别热带气旋降水ISO的传播特征第59-63页
    5.6 小结与讨论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个人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雨量分级的我国地面降水的多模式集成预报研究
下一篇:控制MJO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