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我国中晚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1.1.1 中晚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 | 第8-9页 |
1.1.2 我国近5000年以来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1.3 西南地区湖泊沉积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 环境代用指标及其应用 | 第13-16页 |
1.2.1 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2.2 正构烷烃的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22页 |
2.1 抚仙湖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1页 |
2.1.1 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 | 第18-19页 |
2.1.2 现代气候特征和水文条件 | 第19-20页 |
2.1.3 现代土壤与植被 | 第20-21页 |
2.2 抚仙湖流域人文环境 | 第21-22页 |
第3章 样品采集与年代序列建立 | 第22-28页 |
3.1 样品的采集与岩芯描述 | 第22-25页 |
3.1.1 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 第22-24页 |
3.1.2 岩芯描述 | 第24-25页 |
3.2 年代序列 | 第25-28页 |
第4章 实验方法与数值分析 | 第28-31页 |
4.1 XRF岩芯扫描分析方法 | 第28页 |
4.2 正构烷烃测定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9-31页 |
第5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54页 |
5.1 抚仙湖FXH-6孔沉积物XRF岩芯扫描结果 | 第31-40页 |
5.1.1 抚仙湖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环境指示意义 | 第31-37页 |
5.1.2 抚仙湖流域5000年以来环境重建 | 第37-40页 |
5.2 抚仙湖流域现代过程和沉积物正构烷烃结果 | 第40-54页 |
5.2.1 流域现代过程研究及沉积物中有机质来源分析 | 第40-47页 |
5.2.2 抚仙湖沉积物正构烷烃环境代用指标记录以及植被演变 | 第47-54页 |
第6章 区域记录对比与可能的驱动机制 | 第54-63页 |
6.1 抚仙湖流域中晚全新世主要气候事件与人类活动 | 第54-56页 |
6.2 区域记录对比分析 | 第56-62页 |
6.3 可能的驱动机制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