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污染化学论文

泾惠渠灌区包气带氮素转化过程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氮素转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土壤氮素转化过程机理研究第11-15页
        1.2.2 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31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0-21页
    2.2 实验材料第21-22页
        2.2.1 室内实验第21页
        2.2.2 小区试验第21页
        2.2.3 灌区试验第21-22页
    2.3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22页
        2.3.2 ~(15)N同位素成对标记实验第22-23页
    2.4 计算方法第23-26页
        2.4.1 MCMC数值模型第23-24页
        2.4.2 K-B算术模型第24-25页
        2.4.3 蒙特卡罗方法第25-26页
    2.5 氮素转化生态模型第26-31页
        2.5.1 铵态氮吸附作用模型第27页
        2.5.2 NH_3挥发作用模型第27-28页
        2.5.3 硝化作用模型第28页
        2.5.4 反硝化作用模型第28-29页
        2.5.5 微生物同化作用模型第29页
        2.5.6 矿化作用模型第29-31页
第三章 室内与小区氮素转化特征分析第31-45页
    3.1 室内氮素转化速率特征第31-37页
        3.1.1 土壤理化性质第31-32页
        3.1.2 氮库和~(15)N丰度变化第32-33页
        3.1.3 氮素初级转化速率第33-37页
    3.2 原位小区氮素转化速率特征第37-41页
        3.2.1 氮素浓度、~(15)N丰度分析第37-39页
        3.2.2 氮素初级转化速率第39-41页
    3.3 室内与小区氮素转化过程的对比验证第41-42页
    3.4 基于小区氮素转化的K-B与生态模型(DNDC)对比分析第42-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灌区氮素转化速率与生态因子的定量分析第45-64页
    4.1 NH_4~+吸附作用第45-48页
        4.1.1 NH_4~+吸附量第45-46页
        4.1.2 影响因子分析第46-48页
    4.2 硝化作用第48-51页
        4.2.1 硝化速率第48-49页
        4.2.2 影响因子分析第49-51页
    4.3 微生物同化作用第51-54页
        4.3.1 微生物同化速率第51-53页
        4.3.2 影响因子分析第53-54页
    4.4 反硝化作用第54-56页
        4.4.1 反硝化速率第54-55页
        4.4.2 影响因子分析第55-56页
    4.5 有机氮矿化作用第56-60页
        4.5.1 矿化速率第57-58页
        4.5.2 影响因子分析第58-60页
    4.6 NH_3挥发作用第60-62页
        4.6.1 NH_3挥发速率第60-61页
        4.6.2 影响因子分析第61-62页
    4.7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结论与建议第64-66页
    一、结论第64-65页
    二、建议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圳市龙岗区水环境中新型溴代阻燃剂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铝污泥基质人工湿地处理含酚废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