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血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3-21页 |
1.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1.2 纳入标准 | 第13页 |
1.3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1.5 中止标准 | 第14页 |
1.6 剔除标准 | 第14页 |
1.7 脱落标准 | 第14-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5页 |
2.2 样本量估计 | 第15-16页 |
2.3 分组方法 | 第16-17页 |
2.4 治疗方法 | 第17-18页 |
3.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3.1 安全性指标 | 第18-19页 |
3.2 病情及预后指标 | 第19页 |
4.检查设备 | 第19页 |
5.统计学方法 | 第19-21页 |
5.1 统计软件 | 第19页 |
5.2 统计分析内容 | 第19-20页 |
5.2.1 患者纳入研究时基础情况 | 第19页 |
5.2.2 终点指标 | 第19-20页 |
5.2.3 心衰指标 | 第20页 |
5.2.4 安全性指标 | 第20页 |
5.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21-26页 |
表1.纳入研究时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 第21-22页 |
表2.纳入研究时两组患者心衰指标的比较 | 第22-23页 |
表3.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全因住院情况比较 | 第23页 |
表4.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心衰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 第23-24页 |
表5.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心衰指标的比较 | 第24-25页 |
表6.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比较 | 第25页 |
表7.脱落病例分析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43页 |
1.慢性心力衰竭 | 第26-29页 |
2.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第29-33页 |
2.1 药物治疗 | 第29-32页 |
2.2 非药物治疗 | 第32-33页 |
3.中医对心衰的认识 | 第33-36页 |
4.养心血颗粒的功效 | 第36-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文献综述 | 第50-60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表1 | 第60-61页 |
附表2 | 第61-62页 |
附表3 | 第62-63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