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4页 |
1.2.1 焊接残余应力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焊接残余应力对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11-13页 |
1.2.3 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对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影响的认识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疲劳裂纹扩展及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 | 第16-24页 |
2.1 疲劳断裂理论 | 第16-18页 |
2.1.1 断裂力学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裂纹扩展的类型 | 第16-17页 |
2.1.3 裂纹尖端应力场分析 | 第17-18页 |
2.2 疲劳裂纹扩展理论 | 第18-21页 |
2.2.1 疲劳裂纹扩展过程 | 第18-19页 |
2.2.2 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 第19-21页 |
2.3 焊接残余应力的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3.1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与性质特点 | 第21-22页 |
2.3.2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 第22-23页 |
2.3.3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结构的影响 | 第23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疲劳载荷作用下高强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重分布研究 | 第24-42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裂纹尖端残余应力计算模型 | 第24-30页 |
3.2.1 疲劳载荷下试样受力分析 | 第24-28页 |
3.2.2 试样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第28页 |
3.2.3 裂尖残余应力“真值”的计算模型 | 第28-30页 |
3.3 不同焊接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 第30-32页 |
3.4 不同焊接试样的初始残余应力 | 第32-37页 |
3.4.1 焊接残余应力的试验测量值 | 第32-34页 |
3.4.2 焊接残余应力的有限元仿真过程 | 第34-36页 |
3.4.3 有限元仿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的对比 | 第36-37页 |
3.5 焊接残余应力随疲劳裂纹扩展的重分布分析 | 第37-40页 |
3.5.1 不同焊接试样的重分布曲线 | 第37-39页 |
3.5.2 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与初始分布的对比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节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 第42-58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材料及试验 | 第42-45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4.2.2 焊后热处理试验 | 第43-44页 |
4.2.3 疲劳裂纹扩展试验 | 第44-45页 |
4.3 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硬度及组织的影响 | 第45-50页 |
4.3.1 热处理前后接头硬度测量 | 第45-47页 |
4.3.2 热处理前后接头金相组织对比 | 第47-50页 |
4.4 焊后热处理对接头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5 热处理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 | 第53-56页 |
4.5.1 不同焊接试样的重分布曲线 | 第53-55页 |
4.5.2 焊接残余应力重分布与初始分布的对比 | 第55-56页 |
4.6 本章小节 | 第56-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