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1 排污权交易市场相关概念 | 第13-22页 |
·排污权的概念及特点 | 第13-15页 |
·排污权的概念 | 第13-14页 |
·排污权的特点 | 第14-15页 |
·排污权交易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7页 |
·排污权交易的概念 | 第15-16页 |
·排污权交易的特点 | 第16-17页 |
·排污权交易市场及其构建 | 第17-22页 |
·排污权交易的一级市场 | 第17-18页 |
·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 | 第18-22页 |
2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 | 第22-32页 |
·排污权交易的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哈丁的公地悲剧理论 | 第22-23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3-24页 |
·科斯定理 | 第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国内外排污权交易实践 | 第25-32页 |
·美国排污权交易实践 | 第25-27页 |
·欧盟诸国排污权交易实践 | 第27-29页 |
·我国排污权交易初步尝试 | 第29-32页 |
3 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构建存在的问题 | 第32-41页 |
·对排污权交易在观念认识上的误解 | 第32-33页 |
·环保意识的欠缺 | 第32页 |
·对排污权概念的认识偏差 | 第32-33页 |
·对排污权交易市场控制失灵的担心 | 第33页 |
·排污权交易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33-34页 |
·我国法律尚未确定排污权的地位 | 第33页 |
·排污权交易市场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3-34页 |
·环境容量和排污权发放总量难于测量和控制 | 第34-35页 |
·科技水平等限制环境容量和排污权发放总量的确定 | 第34页 |
·排污权交易的对象不明确、主体和区域小 | 第34-35页 |
·排污权初始分配存在障碍 | 第35-36页 |
·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尚未完善 | 第36-38页 |
·定价尚未市场化 | 第36页 |
·产权制度不完善,交易成本高 | 第36-37页 |
·排污主体供求双方欠缺交易积极性 | 第37-38页 |
·政府在排污权交易中的职能有待转换 | 第38-41页 |
·政府部门在排污权初始分配中易发生寻租行为 | 第38页 |
·政府对排污权交易的监管不足 | 第38-39页 |
·政府在排污权交易过程中的评价不准 | 第39-41页 |
4 我国构建排污权交易市场的对策建议 | 第41-50页 |
·更新观念、澄清排污认识 | 第41-42页 |
·增强环保意识 | 第41页 |
·积极引导对排污权的正确认识 | 第41-42页 |
·逐渐完善我国与排污权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确立排污权的法律地位 | 第42-43页 |
·建立并完善排污权交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第43页 |
·确定环境容量及排污权发放总量 | 第43-44页 |
·提高科技水平以确定环境容量和排污权发放总量 | 第43-44页 |
·合理界定排污权的交易对象,扩大排污权主体和区域 | 第44页 |
·合理有效分配初始排污权 | 第44-45页 |
·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 | 第45-47页 |
·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 | 第45-46页 |
·完善产权制度,降低交易成本 | 第46-47页 |
·刺激交易主体供求双方在市场活动中的积极性 | 第47页 |
·转变政府职能,合理有效的发挥政府在排污权交易中的作用 | 第47-50页 |
·在初始分配中的作用 | 第47-48页 |
·加强对排污权交易市场的监管作用 | 第48-49页 |
·确定对排污权交易的评价标准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