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2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0页
        1.具有理论价值第9-10页
        2.具有现实意义第10页
    三、研究创新之处第10-12页
第一章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界定第12-18页
    1.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概念第12页
    1.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特点第12-14页
        1.2.1 简易性第12页
        1.2.2 高效性第12-13页
        1.2.3 认可性第13页
        1.2.4 创新性第13-14页
    1.3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适用条件第14页
    1.4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区别第14-18页
        1.4.1 启动条件不同第15页
        1.4.2 庭审程序不同第15-16页
        1.4.3 审理期限不同第16-18页
第二章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演变及法理基础第18-26页
    2.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演变第18-20页
        2.1.1 1996年刑事简易程序第18页
        2.1.2 2003年普通程序简化审理程序第18-19页
        2.1.3 2006年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第19页
        2.1.4 2012年简易程序再修改第19-20页
    2.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法理基础第20-26页
        2.2.1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必要性论述第20-22页
        2.2.2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价值选择第22-26页
第三章 国外刑事快速审理程序对于我国速裁程序的有益借鉴第26-32页
    3.1 英美法系刑事快速审理程序第26-28页
        3.1.1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和轻微罪处理程序第26-27页
        3.1.2 英国的认罪处罚程序第27-28页
    3.2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快速审理程序第28-30页
        3.2.1 德国的处罚令程序和简易程序第28-29页
        3.2.2 日本的刑事简易审判程序第29-30页
        3.2.3 意大利的认罪协商程序第30页
    3.3 国外刑事快速审理程序的启示第30-32页
第四章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困境第32-40页
    4.1 案件适用范围过窄第32-34页
        4.1.1 刑期幅度缺乏实践依据第32-33页
        4.1.2 案件类型有待拓宽第33页
        4.1.3 排除适用情形过于严苛第33-34页
    4.2 被告人权利保障不到位第34-37页
        4.2.1 程序建议启动权的缺失第34-35页
        4.2.2 审前机制不健全第35页
        4.2.3 程序反悔权缺失第35-36页
        4.2.4 值班律师地位不明确第36页
        4.2.5 量刑激励机制未充分发挥第36-37页
    4.3 程序衔接不畅第37-38页
        4.3.1 公安机关机制运行的问题第37-38页
        4.3.2 检察机关机制运行的问题第38页
    4.4 处罚令程序的构建问题第38-40页
第五章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完善建议第40-48页
    5.1 扩大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第40-42页
        5.1.1 提高适用的刑期幅度第40-41页
        5.1.2 扩大案件的适用类型第41页
        5.1.3 删减不适当的排除适用情形第41-42页
    5.2 充分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第42-45页
        5.2.1 赋予被告人程序建议启动权第42页
        5.2.2 健全审前机制第42-43页
        5.2.3 赋予被告人程序反悔权第43-44页
        5.2.4 明确值班律师的诉讼地位第44页
        5.2.5 充分发挥量刑激励机制第44-45页
    5.3 畅通公安与检察机关运行机制第45页
        5.3.1 公安机关办案效率的提升第45页
        5.3.2 检察机关诉讼效率的提升第45页
    5.4 构建我国的处罚令程序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司法救助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的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