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陶瓷制品论文--工业用陶瓷论文

硼化锆基超高温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精确表征及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5-33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1页
        1.2.1 缺陷对脆性材料强度的影响第15-19页
        1.2.2 脆性材料的断裂韧性测试第19-25页
        1.2.3 陶瓷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研究第25-31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33-45页
    2.1 原材料及材料制备方法第33-34页
    2.2 试样加工和筛选第34-36页
    2.3 测试及表征方法第36-38页
        2.3.1 弹性模量第36页
        2.3.2 硬度第36页
        2.3.3 比热容第36页
        2.3.4 热扩散系数第36页
        2.3.5 热导率第36-37页
        2.3.6 热膨胀系数第37页
        2.3.7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37页
        2.3.8 X射线衍射分析第37-38页
    2.4 缺陷对强度影响实验方法第38-40页
        2.4.1 缺陷的制备方法第38-39页
        2.4.2 缺陷的表征方法第39页
        2.4.3 强度测试第39-40页
    2.5 断裂韧性测试方法第40-43页
        2.5.1 单边切口梁法第40-41页
        2.5.2 单边V型切口梁法第41-42页
        2.5.3 单边预裂纹梁法第42-43页
    2.6 前缘件抗热冲击性能测试方法第43-44页
        2.6.1 喷水雾热冲击实验方法第43页
        2.6.2 热冲击过程中的温度测量第43页
        2.6.3 裂纹形貌表征第43-44页
    2.7 使用软件第44-45页
第3章 缺陷对ZrB_2基超高温陶瓷强度的影响研究第45-77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固有缺陷对超高温陶瓷材料强度的影响第45-47页
    3.3 单个缺陷对超高温陶瓷材料强度和破坏行为的影响第47-70页
        3.3.1 缺陷的精确预制第48页
        3.3.2 缺陷的三维形貌分析第48-49页
        3.3.3 缺陷深度的影响第49-54页
        3.3.4 缺陷长度的影响第54-57页
        3.3.5 缺陷尖锐程度的影响第57-58页
        3.3.6 缺陷角度的影响第58-60页
        3.3.7 加载速率的影响第60-63页
        3.3.8 不同超高温陶瓷材料的缺陷敏感性第63-66页
        3.3.9 超高温陶瓷材料强度的预测模型第66-70页
    3.4 双缺陷对ZrB_2-SiC陶瓷强度和破坏行为的影响第70-75页
        3.4.1 共线双缺陷的精确预制第70-71页
        3.4.2 共线双缺陷对ZrB_2-SiC陶瓷强度的影响第71-73页
        3.4.3 含共线双缺陷ZrB_2-SiC陶瓷的破坏行为第73-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4章 ZrB_2基超高温陶瓷断裂韧性的准确测量第77-97页
    4.1 引言第77页
    4.2 激光微加工技术简介第77-78页
    4.3 纳秒激光参数对切口的影响第78-84页
        4.3.1 激光功率影响第78-80页
        4.3.2 激光加工速度影响第80-81页
        4.3.3 激光加工次数影响第81页
        4.3.4 激光加工介质影响第81-84页
    4.4 断裂韧性测试结果影响因素研究第84-95页
        4.4.1 切口尖锐程度影响第84-88页
        4.4.2 切口深度影响第88-91页
        4.4.3 开口角度影响第91-94页
        4.4.4 试样尺寸影响第94-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5章 ZrB_2基超高温陶瓷前缘件抗热冲击性能研究第97-123页
    5.1 引言第97页
    5.2 喷水雾热冲击试验平台搭建第97-98页
    5.3 考核参数影响第98-100页
    5.4 前缘件热冲击失效模式分析第100-110页
        5.4.1 材料组分影响第100-102页
        5.4.2 取样方向影响第102-105页
        5.4.3 前缘件尺寸影响第105-107页
        5.4.4 前缘件形状影响第107-110页
    5.5 热冲击裂纹萌生研究第110-115页
        5.5.1 考核环境影响第110-114页
        5.5.2 缺陷影响第114-115页
    5.6 热冲击时间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第115-116页
    5.7 重复加载条件下前缘件抗热冲击性能第116-117页
    5.8 起始温度和降温速率的影响第117-122页
    5.9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结论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2-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个人简历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型基团调控的双极性主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致发光性质
下一篇:施主-受主复合掺杂TiO2陶瓷结构与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