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01区块低产地质因素分布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1章 概述 | 第9-12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2页 |
第2章 M401区块构造背景及地质特征综述 | 第12-15页 |
2.1 M401区块地理与构造位置 | 第12页 |
2.2 M401区块构造和断层特征 | 第12页 |
2.3 储层沉积特征 | 第12页 |
2.4 M401区块砂体规模及分布的概述 | 第12-13页 |
2.5 油层岩性与物性特征 | 第13页 |
2.6 流体性质、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 | 第13-14页 |
2.7 M401区块砂体的连通状况 | 第14-15页 |
第3章 M401区块低产地质因素分析 | 第15-55页 |
3.1 头台油田扶余油层储层特征 | 第15页 |
3.2 M401井区扶余油层储层研究分析 | 第15-17页 |
3.3 M401井区与老区各类井储层对比分析研究 | 第17-46页 |
3.4 M401主力油层可动油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3.5 裂缝发育程度研究 | 第49-55页 |
第4章 对M401区块开发治理措施的建议 | 第55-67页 |
4.1 油井压裂改造 | 第55-63页 |
4.2 纳米液驱 | 第63-66页 |
4.3 微生物采油技术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7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