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写作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本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我国公司担保规则演变及司法实务 | 第15-21页 |
一、公司担保规则的变动 | 第15-16页 |
二、司法实践中对《公司法》第16条的适用 | 第16-21页 |
(一)同案不同判所引发的思考 | 第16-19页 |
(二)《公司法》第16条的适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公司担保效力的法理分析 | 第21-26页 |
一、公司的担保能力 | 第21页 |
二、《公司法》第16条各款的属性 | 第21-26页 |
(一)法律规范性质的分类 | 第22-23页 |
(二)《公司法》第16条各款的性质与效力 | 第23-24页 |
(三)分析公司担保效力的应有思路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公司章程对公司担保效力的影响 | 第26-36页 |
一、公司章程中担保条款的对世效力分析 | 第26-27页 |
二、担保权人的审查义务 | 第27-31页 |
三、上市公司、封闭性公司对外担保中相对人的审查义务 | 第31-33页 |
(一)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相对人的审查义务 | 第31-32页 |
(二)有限公司对外担保中相对人的审查义务 | 第32-33页 |
四、章程对公司对外担保事项没有规定时的操作建议 | 第33-36页 |
(一)担保行为的性质分析—经营性行为还是非经营性行为 | 第33-34页 |
(二)公司担保决策机构的确定---股东会、股东大会或是董事会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域外立法例对我国公司担保效力制度完善的启示 | 第36-41页 |
一、域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例评析 | 第36-41页 |
(一)英国 | 第36页 |
(二)美国 | 第36-39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