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1.1 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 | 第9-10页 |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研究 | 第10-11页 |
1.2.1 化学防治 | 第10页 |
1.2.2 生物防治 | 第10-11页 |
1.3 马铃薯晚疫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1-12页 |
1.3.2 马铃薯晚疫病无毒基因研究 | 第12页 |
1.3.3 马铃薯晚疫病诱导抗性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4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遗传学研究 | 第13页 |
1.3.5 选育抗晚疫病品种 | 第13-14页 |
1.4 膜联蛋白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4.1 膜联蛋白的起源 | 第14-15页 |
1.4.2 膜联蛋白在动物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4.3 膜联蛋白在植物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5 绿色荧光蛋白 | 第17-19页 |
1.5.1 绿色荧光蛋白的起源 | 第17-18页 |
1.5.2 绿色荧光蛋白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6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1.6.1 前期基础 | 第19页 |
1.6.2 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2.1 材料 | 第21-23页 |
2.1.1 供试马铃薯品种和供试菌株 | 第21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3 试剂配制 | 第21-22页 |
2.1.4 培养基配制 | 第22-23页 |
2.2 方法 | 第23-34页 |
2.2.1 膜联蛋白(gi|262107323)的克隆及表达研究 | 第23-30页 |
2.2.2 pipme1 基因的载体构建 | 第30-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3.1 anx-1 基因的克隆 | 第34-35页 |
3.2 anx-1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35-38页 |
3.2.1 蛋白质性质分析 | 第35-36页 |
3.2.2 糖基化位点的预测 | 第36页 |
3.2.3 蛋白跨膜结构的预测分析 | 第36-37页 |
3.2.4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预测分析 | 第37-38页 |
3.3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页 |
3.4 SDS-PAGE 电泳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3.5 分泌蛋白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 第39-40页 |
3.6 pipme1 基因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4.1 蛋白的选择 | 第44页 |
4.2 镰刀菌对马铃薯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本研究的补足以及下一步进展工作的方向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5.1 成功克隆出 anx-1 基因 | 第46页 |
5.2 明确 anx-1 基因分泌蛋白不能引起马铃薯叶片坏死 | 第46页 |
5.3 成功构建了 pipme1 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