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民事行为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论文结构及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我国民事立法中的重大误解 | 第12-17页 |
第一节 重大误解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12页 |
第二节 重大误解的定义和类型 | 第12-17页 |
一、重大误解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重大误解的类型 | 第13-17页 |
第二章 重大误解民事行为的认定 | 第17-22页 |
第一节 解释先行于撤销的原则 | 第17-19页 |
第二节 重大误解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9-22页 |
一、民事法律关系已成立 | 第19页 |
二、表意人误认或者不知 | 第19-20页 |
三、满足“重大性”条件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重大误解民事行为之救济 | 第22-31页 |
第一节 重大误解民事行为之救济方式 | 第22-27页 |
一、重大误解民事行为的变更 | 第22-23页 |
二、重大误解民事行为的撤销 | 第23-27页 |
第二节 表意人的赔偿责任 | 第27-31页 |
一、赔偿责任的性质及承担 | 第27-29页 |
二、赔偿责任的范围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重大误解与德国法中意思表示错误之比较研究 | 第31-37页 |
第一节 德国法之意思表示错误概述 | 第31-34页 |
一、错误类型 | 第31-33页 |
二、错误之救济 | 第33-34页 |
第二节 重大误解与意思表示错误之比较 | 第34-37页 |
一、我国重大误解类型与德国错误类型 | 第34-35页 |
二、救济的相关问题比较 | 第35-36页 |
三、相对方存在过错时责任承担之比较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我国重大误解制度的价值取向及完善 | 第37-41页 |
第一节 重大误解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37-38页 |
第二节 重大误解制度之完善 | 第38-41页 |
一、用“重大错误”代替“重大误解” | 第38-39页 |
二、错误的类型化及“重大”标准的确定 | 第39页 |
三、相对方存在过错时免除表意人的赔偿责任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