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2.1 研究目标 | 第9页 |
| 1.2.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 1.4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与论文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 1.4.1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 | 第13页 |
| 1.4.2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 2.1 文化资本理论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 第15-19页 |
| 2.1.1 国外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2.1.2 国内文化资本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2.1.3 文化资本理论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 2.2 文化资本测算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 2.2.1 文化资本测算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2.2.2 文化资本测算的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 2.3 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 2.3.1 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 2.3.2 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述评 | 第21-23页 |
| 3 文化资本的内涵及测度 | 第23-29页 |
| 3.1 文化资本概念的界定 | 第23页 |
| 3.2 文化资本测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4页 |
| 3.3 我国各地区文化资本存量的测算 | 第24-29页 |
| 3.3.1 确定指标权重方法的选择 | 第24-26页 |
| 3.3.2 熵值法简介 | 第26页 |
| 3.3.3 我国31地区文化资本存量的估计 | 第26-29页 |
| 4 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及数理分析 | 第29-35页 |
| 4.1 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4.1.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文化资本 | 第29-30页 |
| 4.1.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与文化资本 | 第30-31页 |
| 4.1.3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文化资本 | 第31页 |
| 4.2 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数理分析 | 第31-35页 |
| 4.2.1 模型的设定 | 第32-33页 |
| 4.2.2 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 第33-35页 |
| 5 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第35-45页 |
| 5.1 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路径分析 | 第35-36页 |
| 5.1.1 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 第35页 |
| 5.1.2 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 | 第35-36页 |
| 5.1.3 构建文化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模型 | 第36页 |
| 5.2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 第36-40页 |
| 5.2.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介绍 | 第37-38页 |
| 5.2.2 选择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PLS方法求解的理由 | 第38页 |
| 5.2.3 基于PLS方法的结构方程模型的求解介绍 | 第38-40页 |
| 5.3 本文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与求解 | 第40-45页 |
| 5.3.1 本文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 | 第40页 |
| 5.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40-41页 |
| 5.3.3 结构方程模型的合理性检验 | 第41-42页 |
| 5.3.4 模型的结果与解释 | 第42-45页 |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 6.1 结论 | 第45-46页 |
| 6.2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