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机床静动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机床切削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立式加工中心静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 第15-37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立式加工中心静力学分析 | 第15-25页 |
2.2.1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2.2.2 有限元静力学分析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2.2.3 建立立式加工中心的三维模型 | 第17-18页 |
2.2.4 结合面处理 | 第18-21页 |
2.2.5 定义单元属性和材料属性 | 第21-22页 |
2.2.6 网格划分 | 第22-23页 |
2.2.7 施加载荷约束 | 第23页 |
2.2.8 求解计算与分析处理 | 第23-25页 |
2.3 模态分析 | 第25-32页 |
2.3.1 模态分析相关理论 | 第25页 |
2.3.2 主轴模态分析及轴承预紧力对主轴模态的影响 | 第25-29页 |
2.3.3 整机模态分析 | 第29-32页 |
2.4 谐响应分析 | 第32-35页 |
2.4.1 谐响应分析相关理论 | 第32页 |
2.4.2 主轴谐响应分析 | 第32-33页 |
2.4.3 整机谐响应分析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立式加工中心刀尖点模态试验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模态试验分析基本理论 | 第37-40页 |
3.3 模态试验分析的系统组成 | 第40-41页 |
3.3.1 激励系统 | 第40-41页 |
3.3.2 测量系统 | 第41页 |
3.3.3 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 | 第41页 |
3.4 测试频响函数 | 第41-44页 |
3.4.1 试验结构的支撑方式 | 第41-42页 |
3.4.2 激励点和测试点的选择 | 第42页 |
3.4.3 激励方式 | 第42页 |
3.4.4 激励信号 | 第42-43页 |
3.4.5 参数设置 | 第43页 |
3.4.6 线性定常假设的检验 | 第43-44页 |
3.5 试验方案和设备 | 第44-47页 |
3.5.1 选择激励方式 | 第44页 |
3.5.2 激振点的布置 | 第44页 |
3.5.3 选择边界条件 | 第44页 |
3.5.4 试验设备 | 第44-47页 |
3.6 试验注意事项 | 第47页 |
3.7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3.7.1 刀尖点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3.7.2 模态试验和仿真结果分析对比 | 第49-5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加工中心铣削稳定性研究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再生颤振原理 | 第51-52页 |
4.3 铣削动力学建模及其稳定性研究 | 第52-58页 |
4.3.1 铣削加工方式的特点 | 第52页 |
4.3.2 计算切入角与切出角 | 第52-53页 |
4.3.3 动态铣削模型 | 第53-55页 |
4.3.4 铣削加工稳定性的频域解析法 | 第55-57页 |
4.3.5 绘制铣削加工稳定性的叶瓣图 | 第57-58页 |
4.4 铣削稳定域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3页 |
4.4.1 刀齿参数对铣削稳定域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 阻尼比对铣削稳定域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切向切削系数对铣削稳定域的影响 | 第60-62页 |
4.4.4 径向切削系数对铣削稳定域的影响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