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韩国商业电影中的集体记忆建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页 |
三、韩国电影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一) 中国研究 | 第10-11页 |
(二) 韩国研究 | 第11-12页 |
四、集体记忆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一) 集体主义理论的历史演变 | 第12-14页 |
(二) 集体记忆理论关照下的现实研究 | 第14-18页 |
第一章 韩国商业电影中集体记忆的议题设置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政治记忆的选择与呈现 | 第19-23页 |
一、所呈现的记忆主题 | 第19-21页 |
(一) 日本侵略的抗争记忆 | 第19-20页 |
(二) 骨肉相残的分裂记忆 | 第20页 |
(三) 军事独裁的动荡记忆 | 第20-21页 |
二、勿忘国耻被突显的悲剧 | 第21-22页 |
三、树立信心——被选择的胜利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社会文化记忆的选择与呈现 | 第23-26页 |
一、所呈现的记忆主题 | 第23-24页 |
(一) 暴力残忍的犯罪记忆 | 第23-24页 |
(二) 热血纯洁的青春记忆 | 第24页 |
二、现实主义的突显——真实事件的大量改编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韩国商业电影中集体记忆的建构路径 | 第26-44页 |
第一节 再现记忆的叙事手法 | 第26-30页 |
一、个人视角的叙事——以个体记忆为载体的呈现 | 第27-29页 |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群像化与定型化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承载记忆的仪式操演 | 第30-34页 |
一、日常化仪式的操演——稳定性与例行性 | 第31-33页 |
二、媒介事件的操演——“共同在场”的参与性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唤醒记忆的符号表征 | 第34-44页 |
一、影像复制性——场景的还原与重现 | 第35-39页 |
(一) 景别的切换 | 第36-37页 |
(二) 镜头的调度 | 第37-39页 |
(三) 色调的选择 | 第39页 |
二、音乐渲染性——唤起声源的形象 | 第39-41页 |
(一) 有声源音乐 | 第40-41页 |
(二) 无声源音乐 | 第41页 |
三、器物象征性——不同时代的独特风格 | 第41-44页 |
(一) 契合时代的妆容与衣饰 | 第42页 |
(二) 模拟过去的精细化道具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运用韩国商业电影建构集体记忆的原因与影响 | 第44-56页 |
第一节 运用韩国商业电影建构集体记忆的原因 | 第44-53页 |
一、媒介技术归因——电影传播的高效性 | 第44-45页 |
二、市场环境归因——韩国新世纪稳定兴盛的电影产业 | 第45-50页 |
三、心理取向归因——韩国民众对国产的强烈拥护 | 第50-53页 |
第二节 运用韩国商业电影建构集体记忆所带来的影响 | 第53-56页 |
一、韩国民众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强化 | 第53-54页 |
二、韩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民族情绪的巩固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