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16-19页 |
1.2.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7-19页 |
1.3 纳米材料构建酶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1 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2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3 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3.4 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4 酪氨酸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简介 | 第23-27页 |
1.4.1 酪氨酸酶简介 | 第23-24页 |
1.4.2 酶固化定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方法 | 第24-26页 |
1.4.3 酪氨酸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5 本论文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原位法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酪氨酸酶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性能研究 | 第29-42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2.2.1 主要材料试剂 | 第30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0-31页 |
2.2.3 制备原位法磁性壳聚糖微球和核壳结构壳聚糖磁微球 | 第31页 |
2.2.4 电极的处理 | 第31-32页 |
2.2.5 制备磁性负载生物传感器 | 第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2.3.1 材料的表征 | 第32-35页 |
2.3.2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5-38页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2.3.4 Tyr- Chitosan@Fe_3O_4修饰电极的生物传感应用 | 第39-40页 |
2.3.5 重复性、再生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 第40页 |
2.3.6 选择性和抗干扰性研究 | 第40-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氮掺杂中空多孔碳材料固定化酶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51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3.2.1 主要材料试剂 | 第42-43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3.2.3 不同结构的氮掺杂中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43-44页 |
3.2.4 玻碳电极处理 | 第44页 |
3.2.5 氮掺杂中空多孔碳材料的电极制备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3.3.1 材料的表征 | 第44-47页 |
3.3.2 中空多孔碳材料结合酶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7-49页 |
3.3.3 中空多孔碳材料与酶结合的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基于氮掺杂中空多孔碳的邻苯二酚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 第51-59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主要材料试剂 | 第51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页 |
4.2.3 玻碳电极处理 | 第51-52页 |
4.2.4 氮掺杂中空多孔碳材料的电极制备 | 第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4.3.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2-54页 |
4.3.2 氮掺杂中空多孔碳的电极检测邻苯二酚性能考查 | 第54-55页 |
4.3.3 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保存性能的考查 | 第55-56页 |
4.3.4 抗干扰性的考查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本文的创新性 | 第60页 |
5.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