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丝绸之路资源优势急需向旅游优势转化 | 第12页 |
1.1.2 旅游供给侧改革倒逼目的地品牌化发展 | 第12-13页 |
1.1.3 全球竞争加剧催生目的地品牌营销需求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3.2 文本分析法 | 第14页 |
1.3.3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1.3.4 数据分析法 | 第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5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2.1.1 国内外关于目的地品牌伞的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2.1.2 国内外关于旅游品牌形象的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1.3 国内外关于品牌原型理论的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2.2.1 品牌原型 | 第26页 |
2.2.2 目的地伞品牌形象 | 第26页 |
2.2.3 城市原型品牌形象 | 第26页 |
2.2.4 景区原型品牌形象 | 第26-27页 |
2.3 相关概念逻辑关系 | 第27-28页 |
2.4 研究假设与模型 | 第28-30页 |
2.4.1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2.4.2 研究模型 | 第28-30页 |
3 丝路目的地品牌伞识别与建构 | 第30-37页 |
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30-34页 |
3.1.1 丝绸之路概况 | 第30页 |
3.1.2 数据获取来源 | 第30-31页 |
3.1.3 游记文本处理 | 第31-34页 |
3.2 丝绸之路旅游品牌伞体系构建 | 第34-35页 |
3.3 丝绸之路旅游原型子品牌提炼 | 第35-37页 |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7-43页 |
4.1 问卷设计 | 第37页 |
4.2 量表开发 | 第37-38页 |
4.3 预调研 | 第38-41页 |
4.3.1 预调研样本选择与实施 | 第38-39页 |
4.3.2 预调研量表的信度测试 | 第39-40页 |
4.3.3 预调研量表的效度测试 | 第40-41页 |
4.4 正式调研与数据收集 | 第41-43页 |
5 模型检验与数据分析 | 第43-70页 |
5.1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5.2 样本描述统计 | 第44-47页 |
5.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7-48页 |
5.3.1 正式量表信度测试 | 第47-48页 |
5.3.2 正式量表效度测试 | 第48页 |
5.4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48-61页 |
5.4.1 丝绸之路伞品牌形象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0-54页 |
5.4.2 敦煌城市原型子品牌形象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分析 | 第54-57页 |
5.4.3 青海湖景区原型子品牌形象指标体系验证性分析 | 第57-61页 |
5.5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61-66页 |
5.5.1 模型拟合 | 第63-64页 |
5.5.2 模型检验 | 第64-66页 |
5.6 假设检验 | 第66-67页 |
5.7 分析结果 | 第67-70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页 |
6.2 管理启示 | 第70-73页 |
6.2.1 管理现状提升建议 | 第71-72页 |
6.2.2 原型品牌营销策略 | 第72-73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73-74页 |
6.4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