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负泊松比结构模型 | 第12-17页 |
1.2.2 负泊松比纺织材料 | 第17-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二维负泊松比经编织物制备与性能 | 第22-27页 |
2.1 织物制备 | 第22-24页 |
2.1.1 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2.1.2 实验部分 | 第23-24页 |
2.2 负泊松比性能测试和分析 | 第24-26页 |
2.2.1 泊松比值的测试 | 第24-25页 |
2.2.2 负泊松比性能分析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设计和制备 | 第27-37页 |
3.1 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结构设计模型 | 第27-31页 |
3.1.1 结构模型 | 第27-28页 |
3.1.2 理论分析 | 第28-31页 |
3.2 织物试样制备 | 第31-32页 |
3.3 泊松比测试 | 第32-35页 |
3.4 结果和分析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准静态拉伸性能 | 第37-44页 |
4.1 织物拉伸测试 | 第37-38页 |
4.2 织物准静态拉伸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4.2.1 能量吸收性能分析 | 第38-40页 |
4.2.2 泊松比与能量吸收性能的对比分析 | 第40-41页 |
4.2.3 拉伸断裂损伤机制分析 | 第41-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的低速冲击性能 | 第44-52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5.1.1 织物试样制备 | 第44-45页 |
5.1.2 泊松比值测定 | 第45页 |
5.1.3 冲击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1页 |
5.2.1 冲击过程分析 | 第46页 |
5.2.2 冲击载荷-时间曲线分析 | 第46-47页 |
5.2.3 冲击载荷-位移曲线分析 | 第47-48页 |
5.2.4 能量吸收值-时间曲线分析 | 第48-49页 |
5.2.5 冲击后织物形态分析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6.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