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高句丽辽东山城研究梳理 | 第13-24页 |
(一) 文献史料的梳理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的梳理 | 第15-20页 |
(三) 韩国日本研究的梳理 | 第20-24页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4-26页 |
第一章 “辽东”地名称谓、地理环境及高句丽山城的分布 | 第26-37页 |
1.1 “辽东”称谓的使用及其概念 | 第26-30页 |
1.2 辽东的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 | 第30-32页 |
1.3 高句丽辽东山城分布 | 第32-37页 |
第二章 高句丽辽东十二座山城 | 第37-74页 |
2.1 卑沙城 | 第38-40页 |
2.2 安市城 | 第40-45页 |
2.3 建安城 | 第45-48页 |
2.4 白岩城 | 第48-50页 |
2.5 盖牟城 | 第50-53页 |
2.6 新城 | 第53-60页 |
2.7 积利城 | 第60-63页 |
2.8 乌骨城 | 第63-67页 |
2.9 银城 | 第67-68页 |
2.10 泊汋城 | 第68-71页 |
2.11 大行城 | 第71-72页 |
2.12 石城 | 第72-74页 |
第三章 高句丽辽东安市城新考 | 第74-98页 |
3.1 高句丽安市城历史文献梳理 | 第74-78页 |
3.2 高句丽安市城地理位置诸说评述 | 第78-87页 |
3.2.1 汤池 | 第78-79页 |
3.2.2 辽阳 | 第79-80页 |
3.2.3 凤凰城 | 第80页 |
3.2.4 朝鲜半岛 | 第80页 |
3.2.5 海城英城子山城 | 第80-82页 |
3.2.6 大石桥海龙川山城 | 第82-85页 |
3.2.7 盖州青石岭镇高丽山城 | 第85-87页 |
3.2.8 海城市区 | 第87页 |
3.3 高句丽辽东安市城的地望所在 | 第87-98页 |
3.3.1 符合高句丽安市城的必要条件 | 第87-89页 |
3.3.2 盖州青石岭镇高丽城山城为安市城的理由 | 第89-98页 |
第四章 高句丽辽东建安城新考 | 第98-117页 |
4.1 高句丽建安城历史文献梳理 | 第99-104页 |
4.2 高句丽建安城地理位置诸说评述 | 第104-111页 |
4.2.1 复县(瓦房店) | 第104-106页 |
4.2.2 盖州青石岭山城 | 第106-111页 |
4.3 高句丽辽东建安城地望之所在 | 第111-117页 |
4.3.1 符合高句丽建安城的必要条件 | 第111-113页 |
4.3.2 赤山山城为高句丽建安城的理由 | 第113-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
致谢 | 第127-129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9-131页 |
附录B 附表 | 第131-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