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0-40页 |
1.材料 | 第10-12页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11页 |
1.2 主要主要试验试剂 | 第11-12页 |
2.实验方法 | 第12-39页 |
2.1 细胞来源 | 第12页 |
2.2 10 %FBS完全培养基配置 | 第12页 |
2.3 细胞冻存液的配置 | 第12-13页 |
2.4 细胞复苏 | 第13页 |
2.5 细胞传代 | 第13页 |
2.6 细胞分组 | 第13页 |
2.7 细胞转染 | 第13-14页 |
2.8 投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体 | 第14页 |
2.9 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斑点 | 第14-15页 |
2.10 细胞蛋白提取 | 第15页 |
2.11 蛋白浓度测定 | 第15-16页 |
2.12 Western-blot | 第16-17页 |
2.13 RNA提取 | 第17-18页 |
2.14 qRT-PCR | 第18-20页 |
2.15 miR-155靶基因预测 | 第20页 |
2.16 miR-155靶基因设计 | 第20-39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39-40页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40-50页 |
2.1 投射电子显微镜发现过表达miR-155促进自噬 | 第40页 |
2.2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过表达miR-155增加LC3斑点聚集 | 第40页 |
2.3 Westtern-blot分析显示miR-155上调LC3Ⅱ的表达水平 | 第40-41页 |
2.4 miR-155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 | 第41页 |
2.5 miR-155直接通过靶向结合PIK3CA和Rheb的3’UTR | 第41页 |
2.6 miR-155抑制pi3k和Rheb的表达 | 第41-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综述 | 第56-6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