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1.3 国内外研究分析 | 第11页 |
|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1.2.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 2.1 大学生综合素质 | 第13-15页 |
| 2.1.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 | 第13页 |
| 2.1.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特点 | 第13-15页 |
| 2.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 第15-20页 |
| 2.2.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原理 | 第15-16页 |
| 2.2.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目标 | 第16-18页 |
| 2.2.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式 | 第18-19页 |
| 2.2.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素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建设及应用管理 | 第20-32页 |
|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系统的筹建 | 第20-25页 |
| 3.1.1 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系统的筹建 | 第20-22页 |
| 3.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块的筹建 | 第22-25页 |
| 3.2 高职院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的应用管理 | 第25-29页 |
| 3.2.1 教师层面 | 第25-26页 |
| 3.2.2 学生层面 | 第26-27页 |
| 3.2.3 各标准要素管理 | 第27-29页 |
| 3.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使用情况 | 第29-32页 |
| 第四章 拟更新升级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块 | 第32-38页 |
| 4.1 测评标准的审定 | 第32-35页 |
| 4.2 测评分值的录入 | 第35-36页 |
| 4.3 测评结果的呈现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 5.1 结论 | 第38页 |
| 5.2 展望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 附录 | 第4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