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数控装备控制系统流水线引擎的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10页
    1.2 拟解决问题第10-11页
    1.3 创新性和突破点第11页
    1.4 研发工作概况第11-12页
    1.5 论文章节安排第12-14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现状第14-22页
    2.1 流水线引擎相关理论工作第14-19页
        2.1.1 Message-based Part State Graph第14-16页
        2.1.2 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第16-17页
        2.1.3 工作流及工作流引擎第17-18页
        2.1.4 进程虚拟机实现第18-19页
    2.2 工业自动化编程相关技术第19-21页
        2.2.1 PLC,Soft PLC & PAC(IEC 61131,IEC 61499)第19-20页
        2.2.2 组态监控软件及Lab VIEW第20页
        2.2.3 G代码与STEP-NC标准第20-21页
        2.2.4 面向工业控制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库第21页
    2.3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三章 流水线引擎的设计与实现第22-36页
    3.1 关键问题第22-23页
        3.1.1 引擎交互控制的设计实现第22页
        3.1.2 并发执行可控的多任务调度问题第22-23页
        3.1.3 虚拟流水线—硬件设备逻辑封装第23页
    3.2 流水线引擎概要设计第23-25页
        3.2.1 流水线模型元素第23-24页
        3.2.2 流水线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第24-25页
    3.3 流水线引擎详细设计第25-31页
        3.3.1 状态定义第25-26页
        3.3.2 流水线引擎接口定义第26页
        3.3.3 流水线执行步骤第26-29页
        3.3.4 器件可用行为集第29-31页
    3.4 流水线配置脚本序列化第31页
    3.5 流水线引擎的消息处理机制第31-33页
    3.6 流水线引擎的清线逻辑第33-34页
    3.7 示例第34-35页
    3.8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面向I/O型多任务的运行器第36-44页
    4.1 关键问题说明第36页
    4.2 I/O型多任务调度的相关工作第36-39页
        4.2.1 I/O模型与高性能服务器I/O设计第36-38页
        4.2.2 用户态线程编程第38-39页
    4.3 I/O型多任务运行器功能概述第39-40页
    4.4 I/O型多任务执行器设计与实现第40-43页
        4.4.1 Actor模型实现方案选型第40页
        4.4.2 消息传递与事件触发第40-42页
        4.4.3 通信邮箱空间自动化管理第42页
        4.4.4 远程访问功能第42-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虚拟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第44-51页
    5.1 关键问题说明第44页
    5.2 虚拟流水线相关工作第44-46页
        5.2.1 Linux统一设备模型第44-45页
        5.2.2 自动化领域数据交互及控制标准第45-46页
    5.3 虚拟流水线的设计与实现第46-49页
        5.3.1 概要介绍第46页
        5.3.2 Session访问机制第46-47页
        5.3.3 虚拟流水线的关联配置第47-48页
        5.3.4 内置管理功能API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六章 流水线引擎应用示例第51-57页
    6.1 设备控制需求第51-52页
    6.2 配置及运行控制分析第52-56页
        6.2.1 器件的行为集及其有效条件第52-53页
        6.2.2 初始条件设定第53-54页
        6.2.3 引擎控制演算第54-56页
    6.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件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融合的粗糙集方法研究
下一篇:可配置移动终端基站信号勘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