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1.3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1.2 钒、铬废水的污染现状与处理技术现状 | 第12-18页 |
1.2.1 钒、铬废水的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1.2.2 钒、铬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3 钒、铬废水现有处理技术特点比较及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1.3 氨氮废水的污染现状、处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8-23页 |
1.3.1 氨氮废水的污染现状 | 第18-20页 |
1.3.2 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3 氨氮废水现有处理技术特点比较及方法的选择 | 第22-23页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3-2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24页 |
1.4.3 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2章 钒、铬离子达标排放实验研究 | 第26-45页 |
2.1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2.1 还原剂为Na_2S_2O_5时最佳条件探讨 | 第31-36页 |
2.2.2 还原剂为Na_2SO_3时最佳条件探讨 | 第36-42页 |
2.3 钒、铬离子达标排放最佳条件选择 | 第42-43页 |
2.4 絮凝剂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氨氮达标排放实验研究 | 第45-68页 |
3.1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45-5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46-52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67页 |
3.2.1 单一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3.2.2 响应面法氨氮回收条件模型建立与实验结果 | 第57-63页 |
3.2.3 结晶沉淀产物分析 | 第63-66页 |
3.2.4 吸附法氨氮达标实验结果 | 第66页 |
3.2.5 经济成本分析 | 第66-6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