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自然谐振的新型无芯RFID标签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无芯片RFID标签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课题的来源与任务 | 第11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12-13页 |
2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3-25页 |
2.1 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13-15页 |
2.1.1 标签 | 第14-15页 |
2.1.2 阅读器 | 第15页 |
2.2 RFID技术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2.1 电磁散射理论 | 第15-17页 |
2.2.2 电磁波的极化 | 第17-18页 |
2.3 无芯片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 | 第18-23页 |
2.3.1 基于时域法构造的无芯标签 | 第18-19页 |
2.3.2 基于频域法构造的无芯标签 | 第19-21页 |
2.3.3 基于幅度/相位反向散射调制的无芯标签 | 第21-23页 |
2.3.4 基于导体自然谐振的无芯标签结构 | 第23页 |
2.4 本文研究的无芯标签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3 极化角度不敏感型无芯片标签的设计 | 第25-43页 |
3.1 FEKO7.0电磁仿真软件简介 | 第25-26页 |
3.2 无芯片RFID标签设计流程 | 第26-28页 |
3.3 基于直角型谐振器的无芯标签设计 | 第28-35页 |
3.3.1 基板厚度分析 | 第30-31页 |
3.3.2 基板材质分析 | 第31-33页 |
3.3.3 入射波极化角度分析 | 第33-34页 |
3.3.4 谐振器间距分析 | 第34-35页 |
3.4 频移编码技术 | 第35-38页 |
3.4.1 编码思想 | 第35-37页 |
3.4.2 编码容量分析 | 第37-38页 |
3.5 标签实物的制作和测试 | 第38-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双极化结构无芯片RFID标签设计 | 第43-63页 |
4.1 基于I型金属谐振器的双极化结构无芯标签 | 第43-54页 |
4.1.1 I型金属谐振器的极化特性 | 第43-46页 |
4.1.2 双极化标签的工作原理 | 第46-48页 |
4.1.3 基于I型谐振器的标签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4.1.4 双极化标签的编码设计及仿真结果 | 第50-54页 |
4.2 基于直角型金属谐振器的双极化结构无芯标签 | 第54-62页 |
4.2.1 直角型金属谐振器的极化特性 | 第54-58页 |
4.2.2 双极化标签结构设计 | 第58-59页 |
4.2.3 双极化标签的编码设计及仿真结果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无芯片标签的检测识别 | 第63-74页 |
5.1 极点展开法相关理论 | 第63-64页 |
5.2 矩阵束算法 | 第64-68页 |
5.3 无芯标签的检测识别 | 第68-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主要完成工作 | 第74-75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