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创新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1.1 Merton结构化模型 | 第13-14页 |
2.1.2 简化模型 | 第14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2.1 关于信用风险因素对信用利差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2.2 关于宏观因素对信用利差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2.3 评述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宏观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分析 | 第18-30页 |
3.1 我国信用债市场概况 | 第18-23页 |
3.1.1 信用债市场成交量分布情况 | 第18-19页 |
3.1.2 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情况 | 第19-21页 |
3.1.3 我国债券市场评级情况 | 第21-22页 |
3.1.4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利差情况 | 第22-23页 |
3.2 债券价格与信用利差的联动关系 | 第23-25页 |
3.3 宏观因素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分析 | 第25-29页 |
3.3.1 无风险利率因素 | 第25-27页 |
3.3.2 经济增长因素 | 第27-28页 |
3.3.3 货币政策因素 | 第28页 |
3.3.4 通货膨胀因素 | 第28-29页 |
3.3.5 股票市场因素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信用利差与债券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0-46页 |
4.1 变量的选取和初处理 | 第30-33页 |
4.1.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30-31页 |
4.1.2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31-32页 |
4.1.3 变量相关性检验 | 第32-33页 |
4.2 信用利差主成分分析 | 第33-35页 |
4.3 信用利差与债券价格的联动关系检验 | 第35-36页 |
4.4 信用利差的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36-45页 |
4.4.1 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4.4.2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9-43页 |
4.4.3 方差分解 | 第43-4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宏观因素对各期限信用利差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6-51页 |
5.1 回归模型描述 | 第46-48页 |
5.2 短期信用利差 | 第48页 |
5.3 中期信用利差 | 第48-49页 |
5.4 长期信用利差 | 第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2-54页 |
6.2.1 对政府的建议 | 第52-53页 |
6.2.2 对债券投资者的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