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3.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4页 |
1.3.2 治理理论 | 第14-15页 |
1.3.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5-16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层政府市容环境治理的基本情况 | 第17-22页 |
2.1 市容环境治理的内容 | 第17-19页 |
2.2 市容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2.2.1 国外市容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2.2.2 国内市容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2.3 基层政府在市容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1 基层政府市容环境管理体制不规范 | 第21页 |
2.3.2 市容环境监管力量薄弱 | 第21页 |
2.3.3 市容环境治理执法权责不明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翠屏区市容环境治理案例概况 | 第22-24页 |
3.1 案例背景描述 | 第22页 |
3.1.1 翠屏区社会和经济概况 | 第22页 |
3.1.2 翠屏区市容环境治理概况 | 第22页 |
3.2 翠屏区市容环境治理主要做法 | 第22-24页 |
3.2.1 构建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 | 第22-23页 |
3.2.2 设置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 | 第23页 |
3.2.3 多方参与治理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翠屏区政府市容环境治理管理体系分析 | 第24-32页 |
4.1 翠屏区政府构建市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素分析 | 第24-28页 |
4.1.1 “三级网格”治理体系结构 | 第24-25页 |
4.1.2 数字化巡查监管 | 第25-26页 |
4.1.3 重点环节精准分类管理 | 第26-27页 |
4.1.4 权责清单体系 | 第27-28页 |
4.2 翠屏区政府构建完整市容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 第28-30页 |
4.2.1 有利于形成明晰的网格治理权责 | 第28-29页 |
4.2.2 有利于完善市容环境治理机制 | 第29-30页 |
4.2.3 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 | 第30页 |
4.3 翠屏区政府构建完整环境治理管理体系的主要经验 | 第30-32页 |
4.3.1 规范市容治理的执法权限 | 第30页 |
4.3.2 协作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率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翠屏区政府完善市容环境考评体系分析 | 第32-38页 |
5.1 完善市容环境考评体系的要素分析 | 第32-35页 |
5.1.1 量化市容环境治理的考评指标 | 第32-34页 |
5.1.2 “一票否决”和“末位检讨”考评机制 | 第34页 |
5.1.3 案卷评查审核 | 第34-35页 |
5.2 完善市容环境考评体系的重要作用 | 第35-36页 |
5.2.1 有效推进目标实现 | 第35页 |
5.2.2 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质量 | 第35-36页 |
5.2.3 最大限度规范执行者行为 | 第36页 |
5.3 完善市容环境考评体系的经验 | 第36-38页 |
5.3.1 量化指标能引导市容环境治理的方向 | 第36-37页 |
5.3.2 加强和引导各级各部门环境治理责任意识 | 第37页 |
5.3.3 构建常态化和长效化考评体系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翠屏区政府构建市容环境治理参与体系分析 | 第38-43页 |
6.1 构建市容环境治理多方参与的要素分析 | 第38-40页 |
6.1.1 搭建社区“三驾马车”自治组织架构 | 第38-39页 |
6.1.2 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市容环境治理 | 第39页 |
6.1.3 增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 第39-40页 |
6.2 构建多方参与治理的重要作用 | 第40-41页 |
6.2.1 有效推动基层政府的服务职能转型 | 第40页 |
6.2.2 加大环境治理监督力量 | 第40页 |
6.2.3 有效提升市容环境治理成果 | 第40-41页 |
6.3 构建多方参与治理的经验 | 第41-43页 |
6.3.1 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约束管理 | 第41页 |
6.3.2 加强对居民素质的引导,提升治理能力 | 第41-42页 |
6.3.3 营造全民参与市容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 第42-43页 |
第七章 宜宾市翠屏区市容环境治理的重要启示 | 第43-48页 |
7.1 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是推动市容环境治理的前提 | 第43-45页 |
7.1.1 科学设立治理主体,细化分解任务 | 第43-44页 |
7.1.2 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 | 第44页 |
7.1.3 加大基础设施设备投入 | 第44-45页 |
7.2 有效的考核监督是强化市容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 | 第45页 |
7.2.1 量化与动态的结合发挥考评实效 | 第45页 |
7.2.2 绩效考核是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 第45页 |
7.3 多方参与的治理架构促进市容环境治理效果提升 | 第45-48页 |
7.3.1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渠道 | 第45-46页 |
7.3.2 构建参与合作的城市文化氛围 | 第46-47页 |
7.3.3 建立政府与居民的良性互动 | 第47-48页 |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48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