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测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1-16页 |
1.2.1 视频测量系统的发展及应用 | 第11-12页 |
1.2.2 相对定向优化方法简介 | 第12-14页 |
1.2.3 多相机全局标定方法简介 | 第14-15页 |
1.2.4 多相机同名点匹配现状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2 基于罚函数的界约束函数设计 | 第18-30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2.2 罚函数方法 | 第18-20页 |
2.2.1 内罚函数法 | 第19页 |
2.2.2 外罚函数法 | 第19-20页 |
2.3 界约束函数设计 | 第20-24页 |
2.3.1 界约束函数式的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2.3.2 界约束函数参数设计 | 第21-24页 |
2.4 约束区间半径的求解 | 第24-29页 |
2.4.1 求解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2.4.2 求解实例分析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含有界约束的相对定向优化方法 | 第30-46页 |
3.1 相对定向原理 | 第30-31页 |
3.1.1 相机相对定向元素 | 第30页 |
3.1.2 共面方程原理 | 第30-31页 |
3.2 相对定向界约束优化方法 | 第31-32页 |
3.3 优化表达式及求解流程 | 第32-35页 |
3.3.1 优化表达式 | 第32页 |
3.3.2 优化求解流程 | 第32-35页 |
3.4 实验与分析 | 第35-45页 |
3.4.1 编码点数量对标尺测量精度影响 | 第37-38页 |
3.4.2 不同初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3 与遗传算法优化的对比 | 第41-43页 |
3.4.4 尼康D800相机的测量实验 | 第43-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含有界约束的外方位元素优化方法 | 第46-60页 |
4.1 基本原理 | 第46-51页 |
4.1.1 直接线性变换原理 | 第46-50页 |
4.1.2 共线方程原理 | 第50-51页 |
4.2 外方位元素界约束方法 | 第51-52页 |
4.2.1 优化算法 | 第51-52页 |
4.2.2 优化步骤 | 第52页 |
4.3 多相机全局标定方法 | 第52-53页 |
4.4 实验与分析 | 第53-59页 |
4.4.1 直接线性变换的实现 | 第55-57页 |
4.4.2 外方位元素优化的实现 | 第57-58页 |
4.4.3 多相机外方位元素优化结果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基于核线约束的多相机同名点匹配 | 第60-88页 |
5.1 单立体像对匹配 | 第60-64页 |
5.1.1 基于灰度的匹配方法 | 第60-63页 |
5.1.2 基于特征的匹配方法 | 第63-64页 |
5.1.3 基于相位的匹配方法 | 第64页 |
5.2 多立体影像匹配 | 第64-66页 |
5.2.1 多立体影像匹配方法 | 第64-66页 |
5.2.2 目前多立体影像匹配的不足 | 第66页 |
5.3 本文采用的匹配约束方法 | 第66-69页 |
5.3.1 邻近点约束原理 | 第66-67页 |
5.3.2 相似性约束原理 | 第67页 |
5.3.3 相容性约束原理 | 第67-68页 |
5.3.4 核线约束原理 | 第68-69页 |
5.4 核线约束下多相机同名点匹配 | 第69-77页 |
5.4.1 多相机同名点匹配基本原理 | 第69-75页 |
5.4.2 匹配总体流程 | 第75-77页 |
5.5 实验与分析 | 第77-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