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第2章. 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研究芦山地震余震区的精细速度结构 | 第14-33页 |
2.1 引言 | 第14-16页 |
2.2 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 第16-18页 |
2.3 数据及反演过程 | 第18-23页 |
2.4 结果 | 第23-29页 |
2.4.1 地震重定位 | 第23-25页 |
2.4.2 地震层析成像 | 第25-29页 |
2.5 讨论 | 第29-32页 |
2.6 结论 | 第32-33页 |
第3章. 利用交叉梯度约束实现地震衰减层析成像及其在芦山地震余震区的应用 | 第33-54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交叉梯度约束下的地震衰减层析成像 | 第34-40页 |
3.2.1 t~*反演 | 第34-36页 |
3.2.2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衰减层析成像 | 第36-40页 |
3.3 数据及反演过程 | 第40-46页 |
3.3.1 t~*反演 | 第40-43页 |
3.3.2 Q值反演 | 第43-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3.4.1 三维Qp、Qs模型 | 第46-50页 |
3.4.2 Qp/Qs | 第50-51页 |
3.4.3 与芦山地震滑移模型的对比 | 第51-52页 |
3.5 结论 | 第52-54页 |
第4章. 近实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在意大利Etna火山的应用 | 第54-72页 |
4.1 引言 | 第54-56页 |
4.2 小波域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 第56-57页 |
4.3 近实时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 第57-60页 |
4.4 合成测试 | 第60-66页 |
4.5 在意大利Etna火山的应用 | 第66-71页 |
4.6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