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石墨烯/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4-氨基苯酚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纳米材料二氧化钛的研究第12-14页
        1.2.1 二氧化钛光催化原理第12-13页
        1.2.2 TiO_2的光催化活性第13页
        1.2.3 TiO_2光催化效率提高的技术研究第13-14页
    1.3 石墨烯研究第14-17页
        1.3.1 石墨烯概述第14-15页
        1.3.2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第15页
        1.3.3 石墨烯的制备第15-17页
    1.4 石墨烯/TiO_2新型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研究进展第17-18页
    1.5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第18-20页
        1.5.1 物理法第18-19页
        1.5.2 化学法第19页
        1.5.3 生物法第19页
        1.5.4 其它处理方法第19-20页
    1.6 4-氨基酚污染控制技术第20-21页
        1.6.1 4-氨基苯酚概述第20页
        1.6.2 PAP的治理技术研究第20-21页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意义第21-24页
        1.7.1 主要研究工作第21-22页
        1.7.2 研究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4-32页
    2.1 概述第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2.1 实验试剂第24页
        2.2.2 实验设备第24-25页
    2.3 实验方案第25-27页
        2.3.1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第25页
        2.3.2 改型Hummers法制备GO第25-2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7-31页
        2.4.1 XRD晶相结构分析第27-29页
        2.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9-30页
        2.4.3 紫外光谱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纳米复合材料RGO/TiO_2的制备第32-42页
    3.1 概述第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3.2.1 实验试剂第32-33页
        3.2.2 实验设备第33页
        3.2.3 实验方法第33-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3.3.1 XRD晶相结构分析第35-37页
        3.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7-38页
        3.3.3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38-40页
        3.3.4 紫外光谱分析第40页
        3.3.5 石墨烯溶液稳定性分析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纳米复合材料RGO/ TiO_2光催化降解 4-氨基苯酚第42-59页
    4.1 概述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4页
        4.2.1 实验试剂第42页
        4.2.2 实验设备第42-43页
        4.2.3 实验方法第43-4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4-56页
        4.3.1 复合纳米材料对PAP的光催化还原性能第44-47页
        4.3.2 模拟废水的pH对PAP的光催化降解影响第47-50页
        4.3.3 RGO负载量对PAP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第50-52页
        4.3.4 催化剂投加量对PAP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第52-54页
        4.3.5 初始浓度对PAP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第54-56页
    4.4 PAP的最佳光催化降解条件第56页
    4.5 PAP的浓度误差、吹脱和光解分析第56-57页
    4.6 复合光催化剂RGO/TiO_2的稳定性分析第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RGO/TiO_2光催化降解PAP机制研究第59-68页
    5.1 概述第59页
    5.2 光催化降解PAP模拟废水过程COD分析第59-60页
    5.3 光催化降解PAP模拟废水过程动力学分析第60-61页
    5.4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61-63页
    5.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第63-65页
    5.6 复合材料RGO/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第65-66页
    5.7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创新点与展望第69-71页
        6.2.1 本研究工作主要的创新点第69-70页
        6.2.2 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基固体酸催化纤维素水解研究
下一篇:仿生化多巴胺表面修饰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