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Summary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8-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8-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战略 | 第15页 |
2.1.2 企业战略 | 第15页 |
2.1.3 战略管理 | 第15页 |
2.1.4 跨国经营 | 第15页 |
2.1.5 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 第15-16页 |
2.2 战略管理理论 | 第16-18页 |
2.2.1 战略管理过程 | 第16页 |
2.2.2 环境条件分析理论 | 第16-17页 |
2.2.3 SWOT战略分析模型 | 第17页 |
2.2.4 战略实施理论 | 第17-18页 |
2.3 跨国经营理论 | 第18-23页 |
2.3.1 跨国经营战略种类 | 第18页 |
2.3.2 跨国经营渐进论 | 第18-19页 |
2.3.3 国际化阶段论 | 第19-20页 |
2.3.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0页 |
2.3.5 跨国经营主要形式 | 第20-21页 |
2.3.6 市场进入战略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现状 | 第23-32页 |
3.1 贵州红星公司发展的基本概况 | 第23-24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3页 |
3.1.2 产品现状 | 第23-24页 |
3.1.3 使命与愿景 | 第24页 |
3.2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2.1 跨国经营阶段 | 第24-25页 |
3.2.2 跨国经营简况 | 第25-27页 |
3.3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的现行战略 | 第27-28页 |
3.4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4.1 经营模式单一 | 第28-29页 |
3.4.2 规模效益较低 | 第29页 |
3.4.3 经营观念淡薄 | 第29页 |
3.4.4 渠道集中度低 | 第29-30页 |
3.4.5 经营盲目性 | 第30页 |
3.4.6 品牌作用发挥不明显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的环境条件分析 | 第32-45页 |
4.1 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 | 第32-34页 |
4.1.1 国家及贵州省发展战略规划 | 第32页 |
4.1.2 海外市场复苏 | 第32-33页 |
4.1.3 政府政策扶持 | 第33页 |
4.1.4 国外税收优惠 | 第33页 |
4.1.5 新兴用途出现 | 第33页 |
4.1.6 无替代品 | 第33-34页 |
4.2 外部环境形成的威胁 | 第34-36页 |
4.2.1 海外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 第34页 |
4.2.2 海外投资资源成本较大 | 第34-35页 |
4.2.3 政府潜在限制出.政策 | 第35页 |
4.2.4 海外反倾销贸易壁垒 | 第35页 |
4.2.5 下游行业需求锐减 | 第35页 |
4.2.6 竞争对手竞争力增强 | 第35-36页 |
4.2.7 人民币持续升值 | 第36页 |
4.3 内部拥有的比较优势条件 | 第36-40页 |
4.3.1 资源优势 | 第37页 |
4.3.2 规模优势 | 第37-38页 |
4.3.3 成本优势 | 第38页 |
4.3.4 资金优势 | 第38-39页 |
4.3.5 品牌优势 | 第39页 |
4.3.6 市场优势 | 第39-40页 |
4.3.7 信誉优势 | 第40页 |
4.4 内部条件劣势分析 | 第40-42页 |
4.4.1 渠道劣势 | 第40-41页 |
4.4.2 人才劣势 | 第41页 |
4.4.3 信息劣势 | 第41-42页 |
4.4.4 管理劣势 | 第42页 |
4.4.5 地理劣势 | 第42页 |
4.5 内外环境SWOT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战略设计与选择 | 第45-59页 |
5.1 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 第45-46页 |
5.1.1 指导思想 | 第45页 |
5.1.2 基本思路 | 第45-46页 |
5.2 目标与重点 | 第46-49页 |
5.2.1 目标 | 第46-47页 |
5.2.2 重点 | 第47-49页 |
5.3 可供选择的模式分析 | 第49-56页 |
5.3.1 并购式进入模式 | 第50-52页 |
5.3.2 战略联盟进入模式 | 第52-53页 |
5.3.3 创建式进入模式 | 第53-55页 |
5.3.4 模式分析 | 第55-56页 |
5.4 模式选择 | 第56-59页 |
第六章 贵州红星公司跨国经营战略的实施与保障 | 第59-67页 |
6.1 加强战略宣传 | 第60页 |
6.2 制定战略措施 | 第60-63页 |
6.2.1 充分发挥现有品牌作用 | 第60-61页 |
6.2.2 增强激励效果 | 第61-62页 |
6.2.3 更新生产技术 | 第62页 |
6.2.4 调整投资结构 | 第62-63页 |
6.3 扩大人才储备 | 第63-64页 |
6.4 规划公司资源 | 第64页 |
6.5 优化组织结构 | 第64-67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7-68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