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中医腹诊在嗜肝性病毒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42页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嗜肝性病毒病的认识及研究第12-29页
        一、现代医学对嗜肝性病毒病的认识及研究第12-15页
        二、肝炎病毒的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比较第15-20页
        三、非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症状第20-28页
        总结第28-29页
    第二节 中医学对嗜肝性病毒病的认识第29-34页
        前言第29页
        一、中医温疫学学说与嗜肝性病毒第29-33页
        二、小结第33-34页
    第三节 中医腹诊的历史沿革及近三十年的发展概况第34-42页
        前言第34页
        一、中医腹诊的历史沿革第34-35页
        二、中医腹诊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35-36页
        三、中医腹诊的临床意义第36页
        四、近代中医腹诊在临床应用及研究概况第36-38页
        五、近代中医腹诊客观化的研究第38-39页
        六、中医腹诊的研究进展第39-40页
        七、中医腹诊对肝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性第40-41页
        八、展望第41-42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42-95页
    第一节 中医腹诊在嗜肝性病毒病的临床应用第42-48页
        前言第42页
        一、叩诊及望诊第42-43页
        二、未能确诊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第43-44页
        三、「肝区浊音界异常」对嗜肝性病毒病的诊断价值第44-45页
        四、「肝区浊音界异常」的病理分析第45-46页
        五、有关正常和异常肝区浊音界之区别,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第46-47页
        六、开发「声频诊断仪J的可行性第47页
        七、小结第47-48页
    第二节 中医腹诊应用于香港区10000例肝区浊音界异常病例的临床总结第48-65页
        前言第48页
        一、背景资料与方法第48-49页
        二、统计方法第49-52页
        三、临床结果第52-60页
        四、讨论及体会第60-61页
        五、中药复方「驱肝毒」的疗效机制第61-65页
    第三节 临床经验总结-嗜肝性病毒病的临床案例介绍第65-81页
        前言第65页
        一、甲型肝炎典型案例介绍第65-67页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案例第67-69页
        三、丙型肝炎案例第69-71页
        四、脂肪肝案例第71-73页
        五、肝硬化案例第73-77页
        六、非肝炎病毒引致肝区浊音界异常之案例介绍第77-81页
    第四节 嗜肝性病毒病的中医分型、临床体征及肝区浊音界异常的案例介绍第81-95页
        一、嗜肝性病毒病的中医分型第81-84页
        二、嗜肝性病毒病的体征第84-93页
        三、肝区浊音界异常之典型案例介绍第93-95页
第三章 实验研究-中药复方「驱肝毒」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第95-106页
    前言第95页
    一、实验目的第95页
    二、实验材料第95-96页
    三、实验方法第96-99页
    四、实验结果第99-103页
    五、讨论第103-105页
    附原始记录第105-106页
结语第106-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录第114-126页
中英文缩略词第126-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会议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加味芍药甘草汤对人子宫腺肌病细胞MAPK信号通路干预及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