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户无线系统中的物理层保密通信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插图索引 | 第14-16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6-1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20-24页 |
1.2.1 上层协议中的安全技术 | 第20-21页 |
1.2.2 物理层安全技术 | 第21-23页 |
1.2.3 多用户网络中的物理层安全 | 第23-2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30页 |
1.3.1 不同信道模型保密容量 | 第25页 |
1.3.2 多天线技术和人工噪声 | 第25-27页 |
1.3.3 中继网络保密传输 | 第27页 |
1.3.4 保密传输资源分配 | 第27-29页 |
1.3.5 主动窃听者 | 第29页 |
1.3.6 大规模网络 | 第29-30页 |
1.4 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多用户保密网络的资源分配 | 第33-51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网络模型 | 第35-37页 |
2.3 平均功率约束下的最优资源分配 | 第37-42页 |
2.3.1 更新对偶变量 | 第40-41页 |
2.3.2 可行性分析 | 第41-42页 |
2.4 瞬时功率约束下的最优资源分配 | 第42-43页 |
2.5 功率和子载波分配次优算法 | 第43-45页 |
2.6 数值结果 | 第45-50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多用户保密网络中的主动攻击研究 | 第51-73页 |
3.1 引言 | 第51-53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53-55页 |
3.3 虚假信道攻击性能分析 | 第55-61页 |
3.3.1 虚假信道攻击性能指标 | 第56-57页 |
3.3.2 窃听概率 | 第57-59页 |
3.3.3 保密损失 | 第59-61页 |
3.3.4 LU 保密速率损失 | 第61页 |
3.4 基站补偿策略 | 第61-66页 |
3.5 数值及仿真结果 | 第66-67页 |
3.6 问题讨论 | 第67-7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保密多播网络的中断率研究 | 第73-97页 |
4.1 引言 | 第73-76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76-80页 |
4.2.1 第一跳(直接多播) | 第77-78页 |
4.2.2 第二跳(协作多播) | 第78-80页 |
4.3 保密中断率分析 | 第80-85页 |
4.4 中继选择协作多播 | 第85-89页 |
4.4.1 系统模型 | 第85-88页 |
4.4.2 中断率分析 | 第88-89页 |
4.5 仿真与数值结果 | 第89-9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第五章 保密多播网络中的主动攻击研究 | 第97-109页 |
5.1 引言 | 第97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97-99页 |
5.3 性能分析 | 第99-102页 |
5.4 协作多播中的攻击 | 第102-104页 |
5.5 数值结果 | 第104-10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6-10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109-11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09-11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10-113页 |
附录 A 次序统计中的联合概率分布函数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9页 |
简历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3-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