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柱芳烃的发展 | 第10-59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柱芳烃的合成 | 第11-19页 |
1.2.1 柱芳烃的制备方法 | 第12-15页 |
1.2.2 高阶柱芳烃的合成 | 第15-16页 |
1.2.3 柱芳烃的成环机理 | 第16-19页 |
1.3 柱芳烃的结构 | 第19-26页 |
1.3.1 柱芳烃的骨架结构和空腔尺寸 | 第20-23页 |
1.3.2 柱芳烃构象和平面手性的研究 | 第23-26页 |
1.4 柱芳烃的衍生化 | 第26-29页 |
1.4.1 柱芳烃的全衍生化 | 第27-28页 |
1.4.2 柱芳烃的选择性衍生化 | 第28-29页 |
1.5 柱芳烃的主客体性质 | 第29-42页 |
1.5.1 全烷氧基柱芳烃的主客体性质 | 第29-35页 |
1.5.2 全酚羟基柱芳烃的主客体性质 | 第35-37页 |
1.5.3 水溶性柱芳烃的主客体性质 | 第37-40页 |
1.5.4 其它柱芳烃衍生物的主客体性质 | 第40-42页 |
1.6 柱芳烃的应用 | 第42-53页 |
1.6.1 柱芳烃在自组装方面的应用 | 第42-46页 |
1.6.2 柱芳烃在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46-47页 |
1.6.3 柱芳烃在生物方面的应用 | 第47-49页 |
1.6.4 柱芳烃在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49-51页 |
1.6.5 柱芳烃在其它方面的一些应用 | 第51-53页 |
1.7 总结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第二章 柱芳烃二聚体的制备及其主客体性质的研究 | 第59-76页 |
2.1 引言 | 第59-6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60-70页 |
2.2.1 柱芳烃二聚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60-61页 |
2.2.2 柱芳烃二聚体核磁的研究 | 第61-64页 |
2.2.3 柱芳烃二聚体络合计量比的研究 | 第64-65页 |
2.2.4 柱芳烃二聚体主客体络合常数的测定 | 第65-70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2.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0页 |
2.3.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0-72页 |
2.4 小结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三章 基于柱[5]芳烃主客体识别构筑具有pH响应性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76-100页 |
3.1 引言 | 第76-7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77-90页 |
3.2.1 超分子聚合物单体的设计与合成 | 第77-82页 |
3.2.2 超分子聚合物的核磁研究 | 第82-85页 |
3.2.3 超分子聚合物扩散系数的研究 | 第85-86页 |
3.2.4 超分子聚合物聚合度的理论计算 | 第86-87页 |
3.2.5 超分子聚合物粘度的测定 | 第87-89页 |
3.2.6 超分子聚合物pH调控的研究 | 第89-90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90-95页 |
3.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0-91页 |
3.3.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91-95页 |
3.4 小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第四章 基于柱[5]芳烃的[1]轮烷的有效合成 | 第100-114页 |
4.1 引言 | 第100-10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07页 |
4.2.1 [1]轮烷的合成 | 第102页 |
4.2.2 [1]准轮烷和[1]轮烷核磁的研究 | 第102-106页 |
4.2.3 [1]轮烷结构的理论计算 | 第106-107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07-110页 |
4.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8页 |
4.3.2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8-110页 |
4.4 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118页 |
个人简介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