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公共建筑论文--图书馆、档案馆论文

当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演变与设计研究--以陕西省图书馆新馆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2-13页
        1.2.1 研究意义第12页
        1.2.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3 研究对象界定第13-14页
        1.3.1 公共图书馆第13-14页
        1.3.2 功能与空间第14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4.1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1.4.2 国外研究综述第16-18页
        1.4.3 文献综述小结第18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1页
        1.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19页
        1.5.2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9-20页
        1.5.3 论文研究的主要框架第20-21页
2 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的演变第21-49页
    2.1 公共图书馆功能演变历程第21-35页
        2.1.1 21 世纪之前国外图书馆发展演变历程第21-30页
        2.1.2 21 世纪之前我国图书馆发展演变历程第30-32页
        2.1.3 21 世纪之后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第32-35页
    2.2 公共图书馆功能演变总结第35-40页
        2.2.1 古代图书馆——信息存储中心第35-36页
        2.2.2 近现代图书馆——信息展示中心第36-38页
        2.2.3 当代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第38-40页
    2.3 公共图书馆功能演变影响因素第40-47页
        2.3.1 社会政治因素第40-42页
        2.3.2 社会文化因素第42页
        2.3.3 技术驱动因素第42-45页
        2.3.4 读者行为因素第45-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3 公共图书馆案例解读及问题总结第49-79页
    3.1 国外公共图书馆案例解读第49-61页
        3.1.1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虚实空间”的交互第49-52页
        3.1.2 仙台媒体中心——“主辅空间”的整合第52-54页
        3.1.3 劳力士学习中心——“动态空间”的设计第54-56页
        3.1.4 Dokki多媒体图书馆——“城市空间”的交融第56-60页
        3.1.5 国外优秀公共图书馆功能空间特征总结第60-61页
    3.2 我国公共图书馆案例解读第61-71页
        3.2.1 国家图书馆二期——开放式“阅读庭院”的营造第61-63页
        3.2.2 重庆图书馆—— 静谧式“中介空间”的引入第63-65页
        3.2.3 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跌落式“交流场所”的设计第65-68页
        3.2.4 广州新图书馆——峡谷般“共享大厅”的置入第68-71页
    3.3 我国公共图书馆功能设计现状问题第71-78页
        3.3.1 功能服务半径过大第72-73页
        3.3.2 空间面积比例不合理第73-74页
        3.3.3 场所人文关怀不足第74-76页
        3.3.4 空间开放性不足第76-77页
        3.3.5 空间多样性不足第77-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4 当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空间设计研究第79-131页
    4.1 当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设计策略第80-96页
        4.1.1 策划的严谨性第80-82页
        4.1.2 选址的合理性第82-85页
        4.1.3 场所的人性化第85-88页
        4.1.4 功能的多元化第88-96页
    4.2 当代城市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策略与方法第96-117页
        4.2.1 功能空间分类第96-100页
        4.2.2 空间多元化特征分析第100-106页
        4.2.3 基本藏借阅空间的优化设计第106-111页
        4.2.4 交流活动空间的多样化设计第111-112页
        4.2.5 城市“第三空间”的营造第112-114页
        4.2.6“中介空间”的融合第114-115页
        4.2.7“泛在空间”的拓展第115-116页
        4.2.8 新型“创客空间”的引入第116-117页
    4.3 公共图书馆空间设计策略总结第117-121页
        4.3.1 功能空间面积调整第117页
        4.3.2 空间一体化设计第117-118页
        4.3.3 空间人性化设计第118-120页
        4.3.4 空间开放性设计第120页
        4.3.5 空间“泛在化”设计第120-121页
    4.4 公共图书馆空间组织策略第121-122页
        4.4.1 水平延展化组织第121页
        4.4.2 垂直分区式组织第121-122页
        4.4.3 中心辐射状组织第122页
    4.5 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思考第122-129页
        4.5.1 公共图书馆功能更新设计研究第122-128页
        4.5.2 未来公共图书馆“微型化”、“泛在化”趋势第128-129页
        4.5.3 未来公共图书馆“无书化”趋势第129页
    4.6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5“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项目设计实践第131-165页
    5.1“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项目概况第131-136页
        5.1.1 项目背景第131-132页
        5.1.2 区位分析第132-133页
        5.1.3 整体定位第133-134页
        5.1.4 形态策略第134-135页
        5.1.5 场所营造第135-136页
    5.2“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功能多元化组织研究第136-141页
        5.2.1 策划与选址的前瞻性考虑第136-137页
        5.2.2 场所营造的人性化关怀第137-138页
        5.2.3 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安排第138-140页
        5.2.4 流线组织的便捷性布局第140-141页
    5.3“陕西省图书馆新馆”空间的多样性设计研究第141-163页
        5.3.1 基本藏阅空间的设计分析与建议第142-149页
        5.3.2 交流活动空间的设计分析与建议第149-153页
        5.3.3“第三空间”的引入建议第153-154页
        5.3.4“中介空间”的设计分析与建议第154-157页
        5.3.5“创客空间”与“创意办公空间”的引入建议第157-158页
        5.3.6“博展空间”的引入建议第158-159页
        5.3.7“屋顶平台”的功能置入第159-162页
        5.3.8“泛在空间”的拓展设计第162-163页
        5.3.9 复合式空间组织分析第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163-165页
6 结论第165-16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67-175页
图录第175-185页
表录第185-187页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87-189页
致谢第189-191页
附录第191-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材在当代建筑表皮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下一篇:甘肃地区新农村水景观规划研究--以庆阳北湖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