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方级耙吸挖泥船动力装置设计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21页 |
1.1.1 疏浚业的发展态势 | 第13-14页 |
1.1.2 疏浚船舶的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1.3 国外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1.4 我国大型耙吸挖泥船的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目标船的船型及主尺度 | 第23-31页 |
2.1 国外超巨型耙吸挖泥船总体性能特征 | 第23-26页 |
2.1.1 浅吃水肥大型 | 第24-25页 |
2.1.2 大挖深 | 第25页 |
2.1.3 泥舱相对长度及舱容系数增加 | 第25-26页 |
2.2 目标船型的研制任务书要求 | 第26页 |
2.3 目标船型的总体性能特征 | 第26-27页 |
2.3.1 充分发掘浅吃水肥大船型的优势 | 第26-27页 |
2.3.2 长球艏和双尾鳍线型的有效配合 | 第27页 |
2.3.3 大挖深及长距离排岸功能 | 第27页 |
2.4 目标船型的主尺度 | 第27-31页 |
3 目标船动力配置的可选方案 | 第31-51页 |
3.1 概述 | 第31页 |
3.2 动力装置的驱动形式 | 第31-38页 |
3.2.1 独立驱动 | 第31-32页 |
3.2.2 复合驱动 | 第32-33页 |
3.2.3 电力驱动 | 第33-36页 |
3.2.4 各驱动形式的技术性能比较 | 第36-38页 |
3.3 国外超巨型耙吸挖泥船动力配置情况 | 第38-39页 |
3.4 目标船主要作业工况及功率需求 | 第39-41页 |
3.4.1 主要作业工况 | 第39-40页 |
3.4.2 主要设备配置 | 第40页 |
3.4.3 主要设备负载 | 第40-41页 |
3.5 各驱动形式对于目标船的适用性 | 第41-44页 |
3.5.1 独立驱动的适用性 | 第41页 |
3.5.2 复合驱动的适用性 | 第41-42页 |
3.5.3 电力驱动的适用性 | 第42-44页 |
3.6 目标船动力配置方案 | 第44-51页 |
3.6.1 可选动力配置方案 | 第44页 |
3.6.2 主要动力设备功率需求 | 第44-45页 |
3.6.3 主要动力设备初步选型 | 第45-46页 |
3.6.4 主要动力设备功率汇总 | 第46页 |
3.6.5 动力配置方案及配置图 | 第46-51页 |
4 目标船动力配置方案的比较 | 第51-57页 |
4.1 传动效率 | 第51-52页 |
4.2 装机功率 | 第52页 |
4.3 空间布置 | 第52-54页 |
4.3.1 泵舱位置 | 第52-53页 |
4.3.2 耙管长度及挖深 | 第53页 |
4.3.3 机舱布置 | 第53-54页 |
4.4 安全性和可靠性 | 第54-55页 |
4.4.1 对柴油机的影响 | 第54页 |
4.4.2 对电网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 经济性 | 第55-57页 |
4.5.1 投资成本 | 第55页 |
4.5.2 运营成本 | 第55-57页 |
5 目标船动力配置方案的确定 | 第57-63页 |
5.1 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概述 | 第57-60页 |
5.1.1 区间数的概念 | 第57页 |
5.1.2 多组区间数的集成 | 第57-58页 |
5.1.3 区间数的排序 | 第58页 |
5.1.4 决策矩阵 | 第58-59页 |
5.1.5 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 第59-60页 |
5.2 动力配置方案的确定 | 第60-63页 |
5.2.1 方案的评估 | 第60页 |
5.2.2 方案的决策计算 | 第60-62页 |
5.2.3 方案的确定 | 第62-63页 |
6 主柴油机选型分析 | 第63-69页 |
6.1 选型考虑因素 | 第63页 |
6.2 可选机型参数 | 第63-64页 |
6.3 可选机型分析 | 第64-65页 |
6.4 共轨柴油机的优势 | 第65-67页 |
6.4.1 输出功率 | 第65页 |
6.4.2 燃油耗率 | 第65-67页 |
6.4.3 排放问题 | 第67页 |
6.4.4 黑烟问题 | 第67页 |
6.4.5 调速系统 | 第67页 |
6.4.6 泄漏监测 | 第67页 |
6.5 共轨柴油机的应用 | 第67-68页 |
6.6 结论 | 第68-69页 |
7 全文总结 | 第69-7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