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循环与水文气象论文

城市化和低影响发展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9页
     ·城市化的水环境问题第15-19页
     ·城市化与河道生态系统的关系第19-20页
     ·河流生态的改变机理第20-23页
     ·生态水文指标体系第23-28页
     ·城市化的雨洪调控措施研究第28-29页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第29-30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0-32页
     ·研究内容第30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0-32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低影响发展措施第32-47页
   ·研究区概况第32-34页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32-33页
     ·土地利用和土壤特性第33页
     ·降水和蒸发第33-34页
   ·数据资料及来源第34-36页
   ·LID 的内涵第36-37页
     ·LID 的产生背景第36页
     ·LID 的设计目标第36-37页
     ·LID 的设计理念第37页
   ·LID 的主要措施第37-43页
     ·生物滞留池第37-39页
     ·草地渠道第39-40页
     ·植被覆盖第40-42页
     ·透水性路面第42-43页
   ·LID 的设计方法、效果监测及模型模拟第43-45页
     ·设计方法第44页
     ·LID 效果的监测第44-45页
     ·LID 的模型模拟第45页
   ·LID 的优点及局限性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三章 生态水文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7-56页
   ·间接生态水文评价指标体系第48-52页
     ·径流历时曲线第48-50页
     ·洪峰流量频率曲线第50-52页
     ·径流系数第52页
   ·直接生态水文评价指标第52-54页
     ·生态学指标第53页
     ·水文学指标T0.5第53-54页
     ·T0.5 与各生态指标的线性回归分析第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城市化的水文及生态水文效应研究第56-75页
   ·SWMM 简介第56-62页
     ·SWMM 的主要功能第57页
     ·SWMM 的应用第57页
     ·SWMM 要素及输入参数第57-60页
     ·SWMM 模拟原理第60-62页
   ·模型构建第62-63页
     ·降水序列第62页
     ·SWMM 模型参数的设定第62-63页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3-73页
     ·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第63-66页
     ·城市化的生态水文效应第66-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生物滞留池的生态水文效应研究第75-103页
   ·生物滞留池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第75-79页
     ·性能评价第75-76页
     ·模型模拟第76-77页
     ·设计方法第77-79页
   ·基于SWMM 和RECARGA 的生物滞留池模拟模型第79-88页
     ·生物滞留池及其汇水区域的选定第79-80页
     ·初始化SWMM 模型的建立及校核第80-85页
     ·生物滞留池的设计第85-86页
     ·生物滞留池的模拟模型第86-88页
   ·生物滞留池的生态水文效应分析第88-95页
     ·生物滞留池的径流调控性能第88-89页
     ·生物滞留池的生态水文效应第89-95页
   ·影响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性能的设计因子第95-98页
     ·不透水性系数第95-97页
     ·降水量第97-98页
   ·讨论第98-101页
     ·生物滞留池的生态水文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第99-100页
     ·设计因素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第六章 生物滞留池设计要素对其径流调控性能的灵敏度分析第103-114页
   ·灵敏度分析方法概述第103-104页
   ·生物滞留池设计要素分析第104-105页
     ·研究区的选择第104页
     ·设计要素分析第104-105页
   ·基于Morris 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第105-110页
     ·模拟模型第105页
     ·设计要素的选择及样本生成第105-108页
     ·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性能指标第108-109页
     ·Morris 全局灵敏度方法的计算原理第109-110页
   ·灵敏度计算及结果分析第110-113页
     ·无排水孔时各设计要素对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性能的灵敏度分析第110-111页
     ·有排水孔时各设计要素对生物滞留池径流调控性能的灵敏度分析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七章 BMPs 措施与LID 措施的水文和生态水文效应比较第114-135页
   ·研究区概况第114-115页
   ·基于SWMM 的BMPs 及LID 措施的模拟第115-121页
     ·BMPs 措施的模拟第116-119页
     ·LID 措施的模拟第119-121页
   ·水文效应分析第121-127页
     ·BMPs 措施的水文效应第121-124页
     ·LID 措施的水文效应第124-127页
   ·生态水文效应分析第127-133页
     ·径流历时曲线第127-130页
     ·洪峰流量频率曲线第130-132页
     ·径流系数第132-133页
     ·T0.5第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第135-138页
   ·结论第135-136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36-137页
   ·建议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作者简介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行为研究
下一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种群动态与持续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