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二章 课题相关背景第17-32页
    2.1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17-20页
        2.1.1 主动网络结构第18-19页
        2.1.2 主动数据包第19-20页
    2.2 主动网络分类第20-22页
        2.2.1 可编程交换机方法(离散方法)第20-21页
        2.2.2 胶囊方法(连续方法)第21页
        2.2.3 两种方法比较第21-22页
    2.3 主动网络的封装协议(ANEP)第22-24页
    2.4 主动网络性能第24-27页
        2.4.1 主动网络优缺点第24-26页
        2.4.2 传统网络和主动网络的比较第26-27页
    2.5 主动网络系统简介第27-30页
        2.5.1 ANTS第27-29页
        2.5.2 SwitchWare第29页
        2.5.3 PAN第29-30页
        2.5.4 Smart Packet第30页
    2.6 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需求与系统设计第32-53页
    3.1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需求分析第32-38页
        3.1.1 基于主动网络的服务质量分析第32-33页
        3.1.2 主动网络服务质量分析安全结构第33-35页
        3.1.3 支持服务质量分析的主动网络节点第35-36页
        3.1.4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第36-37页
        3.1.5 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第37-38页
    3.2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总体目标第38-39页
        3.2.1 主动网络的基础性安全问题第38页
        3.2.2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总体需求第38-39页
    3.3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设计第39-52页
        3.3.1 系统整体设计第39-40页
        3.3.2 数据安全子模块设计第40-43页
        3.3.3 安全服务监控子模块设计第43-46页
        3.3.4 网络管理子模块设计第46-49页
        3.3.5 强制访问控制监控子系统的设计第49-52页
    3.4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服务质量分析控制系统仿真第53-70页
    4.1 开发平台说明第53页
    4.2 J-Sim仿真环境第53-55页
        4.2.1 J-Sim第53-54页
        4.2.2 主动网络框架第54-55页
        4.2.3 主动包格式第55页
    4.3 模块设计和结果分析第55-69页
        4.3.1 节点拓扑结构构造第56-59页
        4.3.2 仿真参数与输出结果参数设置第59-61页
        4.3.3 主动网络管理模块实现第61-62页
        4.3.4 输出结果分析第62-69页
    4.4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 部分源程序代码第74-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中间件CICS的银行代收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军分区后勤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