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挣值分析的软件开发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4-30页 |
2.1 软件项目管理及原则 | 第14页 |
2.1.1 软件项目管理 | 第14页 |
2.1.2 软件项目管理的原则 | 第14页 |
2.2 软件能力成熟模型(CMM) | 第14-16页 |
2.2.1 CMM | 第14-15页 |
2.2.2 CMM的模型分级 | 第15-16页 |
2.3 软件开发的跟踪与监督管理 | 第16-20页 |
2.3.1 软件开发监管的内涵 | 第16-17页 |
2.3.2 软件开发监管的控制流程 | 第17-18页 |
2.3.3 软件开发监管各种分析法的比较 | 第18-20页 |
2.4 挣值分析相关理论 | 第20-30页 |
2.4.1 挣值分析的概念 | 第20页 |
2.4.2 挣值分析的指标体系 | 第20-22页 |
2.4.3 挣值分析指标的判断标准 | 第22-23页 |
2.4.4 给挣值赋值的方法选择 | 第23-24页 |
2.4.5 挣值分析的步骤 | 第24-30页 |
第三章 软件开发监管周期模型与技术 | 第30-43页 |
3.1 软件开发监管周期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3.1.1 管理层次结构及责任 | 第31-32页 |
3.1.2 管理文件体系 | 第32页 |
3.2 软件项目计划是监管实施的基础 | 第32-34页 |
3.3 监管实施模型的控制周期 | 第34页 |
3.4 基于挣值的SPCC过程模型 | 第34-43页 |
3.4.1 确定监管目标及制定监管计划 | 第35-36页 |
3.4.2 相关数据的采集 | 第36页 |
3.4.3 汇总及分析数据 | 第36-38页 |
3.4.4 缺陷变更管理 | 第38-39页 |
3.4.5 评审项目计划 | 第39-40页 |
3.4.6 偏差控制 | 第40-41页 |
3.4.7 进度偏差的改进 | 第41-43页 |
第四章 SPCC软件开发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55页 |
4.1 基于挣值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43-48页 |
4.1.1 设计思想 | 第43页 |
4.1.2 系统角色设计 | 第43-45页 |
4.1.3 项目状态的设计 | 第45-46页 |
4.1.4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46页 |
4.1.5 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46-48页 |
4.2 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 | 第48-49页 |
4.3 系统实现技术的选择 | 第49-50页 |
4.3.1 B/S结构 | 第49页 |
4.3.2 Java Servlet | 第49-50页 |
4.3.3 MVC模式 | 第50页 |
4.4 系统实现与部分子模块的介绍 | 第50-55页 |
4.4.1 Struts的配置 | 第50-52页 |
4.4.2 SPCC管理系统的主界面 | 第52-53页 |
4.4.3 数据采集模块 | 第53页 |
4.4.4 数据分析模块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软件开发监管模型实例验证 | 第55-65页 |
5.1 项目介绍 | 第55-57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55-56页 |
5.1.2 运行环境规定 | 第56-57页 |
5.2 项目监管的实施 | 第57-65页 |
5.2.1 确定监管目标及监管计划 | 第57页 |
5.2.2 数据采集 | 第57-60页 |
5.2.3 数据分析 | 第60-62页 |
5.2.4 缺陷与变更分析 | 第62-63页 |
5.2.5 偏差的控制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工作小结 | 第65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