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清热化湿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缩略词表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0-21页
    1. 中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第10-17页
        1.1 古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第10-11页
        1.2 现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认识第11-13页
        1.3 现代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认识及治疗第13-15页
        1.4 专方专药第15-16页
        1.5 其它疗法第16-17页
    2.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第17-21页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第17-18页
        2.2 诊断及治疗第18-21页
资料与方法第21-25页
    1. 临床资料第21-23页
        1.1 病例来源第21页
        1.2 诊断标准第21-23页
    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2.1 治疗方法第23页
        2.2 观察指标第23页
        2.3 疗效判定标准第23-24页
        2.4 统计方法第24-25页
结果第25-31页
    1. 临床资料第25页
    2. 治疗前基线比较第25-31页
        2.1 纳入标准的患者年龄层及性别差异分布情况第25-26页
        2.2 病程分布情况第26页
        2.3 不同因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影响第26-27页
        2.4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变化第27页
        2.5 治疗总疗效变化情况第27-28页
        2.6 各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第28-29页
        2.7 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比较第29页
        2.8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第29-30页
        2.9 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13)C数值比较第30-31页
讨论第31-41页
    1. 理论探讨第31-36页
        1.1 脾胃为后天之本第31-32页
        1.2 脾胃与他脏之关系第32-33页
        1.3 脾胃与外界环境之关系第33-34页
        1.4 本病病程与Hp及脾胃湿热关系第34-35页
        1.5 本病与年龄的关系第35-36页
    2. 立法方药分析第36-39页
        2.1 立法依据第36-37页
        2.2 药物分析第37-39页
    3. 问题与展望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致谢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8页
附表第48-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2-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131例卵巢癌患者中医情志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