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及立题分析 | 第10-25页 |
| 1 女贞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1.1 我国女贞子资源分布与开发应用 | 第10-11页 |
| 1.2 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 第11-13页 |
| 2 硒的生物化学及生理药理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2.1 硒的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2.2 硒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健康的作用 | 第14-15页 |
| 2.3 硒缺乏与补硒现状 | 第15-16页 |
| 3 富硒产品开发与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3.1 富硒产品分类 | 第16页 |
| 3.2 天然富硒产品开发 | 第16-17页 |
| 3.3 经生物转化富硒产品研究 | 第17页 |
| 3.4 富硒产品中的含硒生物大分子及其功能研究 | 第17-19页 |
| 4 富硒女贞子研究现状 | 第19页 |
| 5 立题分析 | 第19页 |
| 6 实验内容和设计 | 第19-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 试验一 女贞子生物富硒对其主要营养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25-3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 1.2 富硒女贞子生产 | 第26页 |
| 1.3 女贞子样品的加工 | 第26页 |
| 1.4 Se元素测定 | 第26页 |
| 1.5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 1.6 女贞子主要活性成分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 1.7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 2.1 叶面施硒对女贞子硒富集能力的影响 | 第28页 |
| 2.2 叶面施硒对女贞子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等)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 2.3 叶面施硒对女贞子多糖、总黄酮以及齐墩果酸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 讨论 | 第31-32页 |
| 4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试验二 富硒女贞子硒富集部位探讨 | 第35-41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 1.1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 1.2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 1.3 Se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 1.4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3 讨论 | 第39页 |
| 4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 试验三 富硒女贞子各组分光谱学分析 | 第41-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 1.2 样品 | 第41-42页 |
| 1.3 女贞子薄层色谱鉴定 | 第42-43页 |
| 1.4 女贞子红外图谱的建立 | 第43页 |
| 1.5 女贞子黄酮紫外图谱的建立 | 第4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 2.1 女贞子薄层色谱分析(TLC) | 第43-46页 |
| 2.2 女贞子红外图谱分析(FI-IR) | 第46-50页 |
| 2.3 富硒女贞子总黄酮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 | 第50页 |
| 3 讨论 | 第50-54页 |
| 3.1 女贞子薄层色谱 | 第51页 |
| 3.2 女贞子红外图谱 | 第51-52页 |
| 3.3 女贞子总黄酮紫外可见光谱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