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央视春晚中的“国”“家”镜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15页
    一、 研究课题的缘起第8-9页
    二、 研究综述第9-14页
    三、 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14页
    四、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从“春节”到“春晚”第15-26页
    第一节 传统春节民俗第15-19页
        一、 民俗的功能第15-17页
        二、 春节的起源和变迁第17-19页
    第二节 作为春节新民俗的春晚第19-26页
        一、 春晚产生的社会背景第20-22页
        二、 春晚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三、 春节民俗第24-26页
第二章 塑造归属感:“家”之表征第26-40页
    第一节 “家”的观念第27-29页
        一、 浓厚的重家观念第27-28页
        二、 “家—国”意识第28-29页
    第二节 “家”的年俗仪式第29-32页
        一、 神圣时刻的镜像体验第30-31页
        二、 填补年文化的心理空缺第31-32页
    第三节 春晚中“家”的表达第32-40页
        一、 对“家”的呼唤第33-35页
        二、 对家庭伦理情感的表达第35-40页
第三章 构建想象共同体:“国”之镜像第40-57页
    第一节 春晚承载国家意识形态的原因第40-43页
        一、 综艺节目的寓教于乐性第40-41页
        二、 央视的特殊地位第41-42页
        三、 媒体承载意识形态的功能第42-43页
    第二节 春晚中“国”的呈现第43-53页
        一、 显性呈现第43-47页
        二、 隐性呈现第47-53页
    第三节 国家意识形态对传统年俗的置换第53-57页
        一、 “国”对“家”的话语置换第53-55页
        二、 传播对交流的置换第55页
        三、 旁观对参与的置换第55-57页
第四章 春晚中“国”、“家”镜像交织的现实诉求第57-67页
    第一节 记录家国变迁第57-58页
    第二节 营造文化认同第58-63页
        一、 营造集体记忆第58-60页
        二、 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第60-62页
        三、 传承民族文化第62-63页
    第三节 建构和谐社会第63-67页
        一、 社会抚慰第63-65页
        二、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研究
下一篇:电视选秀节目的跨文化差异研究--以文化维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