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中的守持——苏童短篇小说论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1. 介入叙事的角色类型 | 第12-28页 |
·成长型角色 | 第12-20页 |
·从趋暴到去暴的少年 | 第12-16页 |
·寻觅中的少年 | 第16-17页 |
·自我放逐中的少女 | 第17-20页 |
·伦理型角色 | 第20-24页 |
·被“塑造”的妻子 | 第20-22页 |
·被“放大”的母亲 | 第22-24页 |
·世俗型角色 | 第24-28页 |
·“不良少年”的成人映像 | 第24-25页 |
·城市中人的困境坚守 | 第25-28页 |
2. 唯美的意象与另类的死亡 | 第28-44页 |
·繁复的意象与诗性品质 | 第28-32页 |
·延展性的物象 | 第28-31页 |
·色彩与植物意象 | 第31-32页 |
·意象/由诗性向故事的滑行 | 第32-35页 |
·器物意象 | 第33-35页 |
·死亡意象 | 第35-44页 |
·少年与死亡 | 第35-39页 |
·死亡与重复 | 第39-42页 |
·死亡与空缺 | 第42-44页 |
3. 苏童短篇小说叙事形态 | 第44-52页 |
·“回忆”与想象的叠合 | 第44-46页 |
·视角的选择:介入 | 第46-49页 |
·对“自我”的想象 | 第49-50页 |
·叙述的变动:转换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