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某制药厂废水的生物毒性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9-19页 |
1.1 国外排水生物毒性测试标准现状 | 第9-15页 |
1.1.1 生物毒性测试的分类 | 第10页 |
1.1.2 受试生物及其选择 | 第10-12页 |
1.1.3 稀释水和稀释梯度 | 第12页 |
1.1.4 毒性测试终点 | 第12-13页 |
1.1.5 毒性阈值和风险表征方式 | 第13-14页 |
1.1.6 各国和区域组织的测试标准体系的特点 | 第14-15页 |
1.2 我国水质生物毒性测试标准现状和技术展望 | 第15-17页 |
1.2.1 生物毒性测试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2 我国排水生物毒性测试技术体系展望 | 第16-17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特点 | 第19-26页 |
2.1 制药厂废水处理工艺简介 | 第19-23页 |
2.1.1 预处理 | 第20-21页 |
2.1.2 一级水解、二级水解 | 第21页 |
2.1.3 UNITANK 工艺 | 第21-22页 |
2.1.4 曝气生物滤池 BAF | 第22-23页 |
2.2 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及水质特点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制药废水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26-33页 |
3.1 试验部分 | 第26-29页 |
3.1.1 试验原理 | 第26页 |
3.1.2 试验材料 | 第26-27页 |
3.1.3 测定方法 | 第27-29页 |
3.2 数据结果的处理及有效性 | 第29-31页 |
3.2.1 测试结果的表达及有效性 | 第29-30页 |
3.2.2 进水、出水水样分析 | 第30-31页 |
3.3 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制药废水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33-39页 |
4.1 试验部分 | 第33-36页 |
4.1.1 试验材料与原理 | 第33-34页 |
4.1.2 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4.1.3 有色样品测定干扰的校正 | 第35-36页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6-37页 |
4.2.1 进水、出水水样分析 | 第36-37页 |
4.3 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制药废水对斑马鱼卵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39-48页 |
5.1 试验部分 | 第39-43页 |
5.1.1 试验介绍、使用范围、原则、干扰因素 | 第39-40页 |
5.1.2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5.1.3 测定方法 | 第41-43页 |
5.2 数据结果的处理及有效性 | 第43-46页 |
5.2.1 测定的毒理学终点 | 第43-44页 |
5.2.2 结果的表达及有效性 | 第44-45页 |
5.2.3 进水、出水水样分析 | 第45-46页 |
5.3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制药废水对绿藻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48-56页 |
6.1 试验部分 | 第48-51页 |
6.1.1 试验原理 | 第48页 |
6.1.2 试验材料 | 第48-50页 |
6.1.3 测定方法 | 第50-51页 |
6.2 数据结果的处理及有效性 | 第51-55页 |
6.2.1 测试结果的表达及有效性 | 第51-52页 |
6.2.2 进水、出水水样分析 | 第52-55页 |
6.3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七章 制药废水的 umu 遗传毒性测试 | 第56-64页 |
7.1 试验部分 | 第56-59页 |
7.1.1 试验原理 | 第56页 |
7.1.2 试验材料 | 第56页 |
7.1.3 测定方法 | 第56-57页 |
7.1.4 实验步骤 | 第57-59页 |
7.2 数据结果的处理及有效性 | 第59-62页 |
7.2.1 测试结果的表达及有效性 | 第59页 |
7.2.2 进水、出水水样分析 | 第59-62页 |
7.3 小结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