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田沁鑫“中国式”戏剧的美学追求
内容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东西方戏剧的碰撞 | 第10-11页 |
(二) 以田沁鑫戏剧作品为对象 | 第11-13页 |
(三) 从“诗情画意”到“传情达意” | 第13-14页 |
一、中国古典诗学观照下的戏剧文学 | 第14-20页 |
(一) 对戏曲语言表达方式的移植 | 第14-16页 |
1、以观众为对象的道白 | 第14-16页 |
2、“帮腔”的使用 | 第16页 |
(二) 诗化的语言 | 第16-18页 |
(三) 台词的“古汉语化” | 第18-20页 |
二、以无声助有声的肢体表演 | 第20-27页 |
(一) 化用中国戏曲动作 | 第20-21页 |
(二) 套用其它古典戏剧风格 | 第21-22页 |
(三) 将戏曲作品中的动作表演更加精细化 | 第22-23页 |
(四) 巧用日常动作 | 第23-25页 |
(五) 夸大的戏剧性动作 | 第25-27页 |
三、虚实相生的舞美设计 | 第27-33页 |
(--)“写实”还是“写意” | 第27-29页 |
(二) 舞美与叙事 | 第29-33页 |
1 、中国画与唯美主义——《狂飙》 | 第29-30页 |
2 、中国画与现代主义——《明》 | 第30-31页 |
3 、中国画与现实主义——《四世同堂》 | 第31-33页 |
四、情自天然的悲剧情怀 | 第33-38页 |
(一) 性格悲剧中的人——《狂飙》 | 第33-36页 |
1、日本戏部分 | 第34页 |
2、《莎乐美》部分 | 第34-35页 |
3、《乡愁》部分 | 第35页 |
4、《一致》和《关汉卿》部分 | 第35-36页 |
(二) 环境悲剧中的人——《生死场》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