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引言第12-16页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4页
 (四) 论文写作思路第14-16页
一、生态文明理论阐述第16-22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1、生态、文明第16页
  2、生态文明第16-17页
  3、生态文明建设第17-19页
 (二) 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第19-22页
  1、和谐社会的内涵第19-20页
  2、和谐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方向第20-21页
  3、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第21-22页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第22-35页
 (一)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第22-27页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思想第23-25页
  2、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问题根源的深刻揭示第25-26页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途径的有益探索第26-27页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7-32页
  1、儒家:参赞化育的天人合一思想第27-29页
  2、道家:尊道贵德的道法自然思想第29-31页
  3、佛教:万物平等的佛性统一思想第31-32页
 (三)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第32-35页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第32-33页
  2、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第33-35页
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47页
 (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第35-40页
  1、我国生态总体状况第35-38页
  2、我国公民生态意识现状第38页
  3、我国公众环境参与现状第38-39页
  4、生态法制建设的现状第39-40页
  5、环境管理体制现状第40页
 (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7页
  1、经济根源:发展观的非生态性、贫困与生态恶化的相关性第40-41页
  2、社会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与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第41-43页
  3、环境问题上的市场失灵第43-45页
  4、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第45-47页
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第47-64页
 (一) 转变观念,树立生态整体自然观和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第47-49页
  1、自然观:实现从机械自然观向生态整体自然观的转变第47-48页
  2、价值观:实现从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第48-49页
 (二) 实行以生态功能恢复为主的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第49-51页
  1、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环境建设第49-50页
  2、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环境建设第50-51页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51页
 (三) 建立生态伦理,提高公民生态意识与公众的环境参与第51-54页
  1、建立生态伦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第51-52页
  2、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生态意识第52-53页
  3、建立与完善公众环境参与的机制与制度第53-54页
 (四) 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第54-57页
  1、消除生态性贫困,实现脱贫、生态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第54页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产方式,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第54-56页
  3、发展绿色科技加强生态保护第56-57页
  4、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第57页
 (五) 加强政府在生态保护与环境管理中的制度建设第57-61页
  1、深化绿色 GDP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第57-60页
  2、严肃法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第60页
  3、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的政策规划与实施第60-61页
 (六)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第61-64页
  1、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第61-62页
  2、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加强跨国环境合作第62-64页
注释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方程ab=[nα]
下一篇:黑龙江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