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现状 | 第12页 |
1.2 侵袭性念珠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 第12-15页 |
1.2.1 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法 | 第12页 |
1.2.2 血清学方法 | 第12-15页 |
1.2.2.1 抗原检测 | 第13-14页 |
1.2.2.2 抗体检测 | 第14-15页 |
1.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5页 |
1.3 念珠菌评分应用于诊断IC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抗Eno抗体对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 第17-26页 |
2.1 材料方法 | 第17-18页 |
2.1.1 血样标本的收集 | 第17页 |
2.1.2 各种病原体标本的培养送检 | 第17页 |
2.1.3 患者纳入条件 | 第17页 |
2.1.4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7-1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2.2.1 检测抗Eno抗体ELISA方法 | 第18页 |
2.2.2 各类临床标本培养与鉴定 | 第18-20页 |
2.2.2.1 各类标本的接种 | 第18-20页 |
2.2.2.2 各类真菌的鉴定 | 第20页 |
2.2.3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及定植的定义 | 第20页 |
2.2.4 统计学分析 | 第20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0-24页 |
2.4.1 念珠菌培养结果 | 第21页 |
2.4.2 抗Eno测定结果 | 第21-24页 |
2.4.2.1 抗Eno阳性病例分布 | 第21页 |
2.4.2.2 IC患者抗Eno阳性检出时机 | 第21-23页 |
2.4.2.3 不同感染的IC患者抗Eno检出情况 | 第23页 |
2.4.2.4 抗Eno检测与真菌培养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2.5 讨论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G试验与抗Eno抗体检测在早期诊断念珠菌感染中比较 | 第26-3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1.1 标本来源 | 第26页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2.1 G试验 | 第26-27页 |
3.2.2 抗Eno抗体检测 | 第27页 |
3.2.3 统计学分析 | 第27页 |
3.3 结果 | 第27-29页 |
3.3.1 真菌培养结果 | 第28页 |
3.3.2 G试验检测结果 | 第28页 |
3.3.3 抗Eno检测结果 | 第28页 |
3.3.4 G试验与抗Eno联合检测结果 | 第28-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念珠菌评分对外科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预测价值 | 第31-39页 |
4.1 材料方法 | 第31-33页 |
4.1.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1.2 各类临床标本细菌、真菌培养鉴定 | 第32页 |
4.1.3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及定植的定义 | 第32-33页 |
4.1.4 念珠菌评分标准 | 第33页 |
4.1.5 统计学分 | 第33页 |
4.2 结果 | 第33-37页 |
4.2.1 患者临床特征 | 第33-34页 |
4.2.2 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情况 | 第34页 |
4.2.3 念珠菌评分结果 | 第34-35页 |
4.2.4 念珠菌评分临界值的确定及不同分值的诊断性能 | 第35-36页 |
4.2.5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 | 第36-37页 |
4.2.6 念珠菌评分与检测抗体比较 | 第37页 |
4.3 讨论 | 第37-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及参加会议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