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发展历程 | 第9-14页 |
1.1 中国现代木刻版画的演变及概况 | 第9页 |
1.2 着重分析中国木刻版画的三次兴盛史 | 第9-14页 |
1.2.1 中国木刻版画发生的第一次兴盛 | 第9-10页 |
1.2.2 中国木刻版画发生的第二次兴盛 | 第10-12页 |
1.2.3 中国木刻版画发生的第三次兴盛 | 第12-14页 |
2 中国木刻版画的传承轨迹 | 第14-22页 |
2.1 传统木刻版画的价值体现 | 第14-15页 |
2.2 传统木刻版画与现代木刻版画一脉相承的“精简”与“概括” | 第15-22页 |
2.2.1 题材比较 | 第15-16页 |
2.2.2 表现语言的比较 | 第16-18页 |
2.2.3 表现技法的比较 | 第18-22页 |
3 现代木刻版画语言审美情趣的沿袭和审美意识的变迁 | 第22-25页 |
3.1 现代木刻版画技艺的拓展 | 第22-23页 |
3.1.1 木刻版画在技法上的更新 | 第22页 |
3.1.2 现代木刻版画在“印痕概念”的延伸 | 第22-23页 |
3.2 现代木刻版画语言的审美形态 | 第23-25页 |
3.2.1 纯朴的诗意 | 第23页 |
3.2.2 人民·社会 | 第23-24页 |
3.2.3 本体语言与精神图像 | 第24-25页 |
4“意识”在现代木刻版画语言中的重要性 | 第25-31页 |
4.1 空间意识 | 第25-26页 |
4.2 结构意识 | 第26-27页 |
4.3 视觉语言意识 | 第27-28页 |
4.4 形象设计意识 | 第28-29页 |
4.5 精神意识 | 第29-31页 |
5 中国当代木刻版画语言 | 第31-34页 |
5.1 版画的创造性 | 第31页 |
5.2 版画的多元性 | 第31-32页 |
5.3 版画的间接性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